刻毒管治路線(添馬男) - 添馬男

刻毒管治路線
(添馬男) - 添馬男

自新界東北前期工程撥款亂局後,行政立法關係迅速惡化,加上梁振英鬥爭為綱嘅作風,唔單止冇降溫,仲借「玻璃杯碎片」玩大佢,梁有意識地撥火,將行政立法互片及財委會拉布歸咎少數議員激進行為,立即引起曾鈺成反擊,指佢看問題看得太簡單。
上周六財委會加開8個鐘會議,雖然最終趕及通過瑪麗醫院重建撥款項目,但隨即宣佈會議結束,仍有17項撥款仍未審議,當中包括最具爭議的三堆一爐及開設創新科技局職位撥款。 泛民根本無意阻撓關乎民生嘅撥款,而拉布係要對付三堆一爐及創科局,兩者都涉及梁振英,三堆一爐上馬係梁選舉時吹大咗話唔使起,最終側側膊打倒昨日之我,結果三堆一爐撥款就被環保及社運團體針對,至於架構重組亦係梁之選舉政綱,兩年前上立法會攞錢被打沉,兩年後捲土重來,又遇上拉布,𠵱家要押到十月有機會再上立法會,可以講梁振英施政在立法會正一敗塗地。
泛民議員之選擇性放行民生項目,一來費事負上阻礙改善民生嘅政治責任,二來亦唔想為難其他司局長。而梁振英一直唔肯重組議程,將冇爭議性民生項目排先,目的係唔想將Set agenda權力交到泛民手上,亦希望輿論譴責泛民「為政治鬥爭不理民生死活」。但呢個算盤打唔響,財委會拉布外界冇乜反應,值得深思。一直以來,約束議會內激進行為係政治問題,唔係議會規程及秩序問題,梁振英及林鄭二人不斷向曾鈺成施壓,根本就係諉過於人。
政客都想爭選票攞民望,在董、曾年代,主流民意有能力約束議員激進行為,尤其在民生施政受阻時,會引起輿論反撲。香港政治中所謂主流建制,從來不是指建制派或親北京勢力,更多係指本地溫和專業、商界、學術精英、意見領袖,呢棚人連結中產傳媒如《信報》、《南早》、《經濟》、《明報》、電視電台政論節目。政務官亦係呢個建制一部份,形成一個本土主流溫和力量,維持及鞏固香港政治秩序。2012年特首選舉令本土建制力量分裂,呢個唔係死症,問題係梁以非主流少數派上場執政後,大權在握,就當咗自己係主流多數派,以鬥爭為綱,四處安插「梁粉」入法定機構,羅康瑞做一年機管局主席又再去貿發局做主席,香港商界睇到眼突突。
今日政府被全面孤立,政局走向極端,議會激進化,根源在於梁振英實行一條「鬥爭」路線,將泛民溫和勢力推向對立面,視之為敵我矛盾,本來激進之少數議員,在梁振英又左又窄管治作風「協助」下,其影響力竟然遍及整個泛民,猶如美國茶黨牽制整個共和黨之狀態。所謂「香港營」從來冇建立過。日前財政司曾俊華對政局走向極端表示憂心,曾鈺成亦對政改拉倒後管治局面表示憂慮。梁振英最熱衷,竟然係執玻璃碎、借女兒自殘追殺評論員蔡子強等雞毛蒜皮公關。
咁嘅政局,係人都擔心!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