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三屆中學文憑試(DSE)今日放榜,「死亡之卷」中文科又再毀掉近半考生大學夢。中文科考獲升大學最低要求的考生比率,比去年下滑0.5個百分點,有240名英文科考獲5級或以上佳績的日校考生,中文科卻「肥佬」無法進大學;通識科達標率也創新低,下跌0.8個百分點。整體有27,744人有資格爭奪資助大學學位,平均2.22人爭一席。
記者:倪清江 彭美芳 林社炳
今年有78,401人應考文憑試,較去年少近3,000人;當中日校考生佔65,103人,比去年少近4,500人,其餘是非日校學校考生或自修生。
升讀資助大學學位課程的最低要求,為中、英、數、通識及一科選修科,依次考獲最低33222級成績。今年中文科取得3級或以上的日校考生比率為51.8%,較去年低0.5個百分點,約33,300人過關,餘下近半數大學止步。英文科達標率大幅反彈4個百分點,升至52.8%,高於中文科。(見下表)
閱讀卷文言文殺傷力大
考評局資料顯示,有240名日校生英文科取得5級或以上,中文科卻不達標;當中14人英文科雖奪得5**級,中文科卻只得2級或1級甚至不予評級U。相反僅160名中文科得5級或以上的日校考生,英文「肥佬」。
今年中文科卷二作文其中一條題目,要學生以「必要的沉默」續寫一篇文章,卷三聆聽能力考試其中一段有關學生會選舉的錄音,令人聯想起特首候選人品格問題,均被指帶有政治性。李王鍏昨表示,有43%考生選答「必要的沉默」,而不選另外兩條題目,「同學嘅表現同選答另外兩題相若,冇乜特別異常」。被問及政治性題目影響考生表現時,她指聆聽卷的題目毫無政治意味,「唔知點解睇乜都有政治!」
任教中文科的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副校長吳文興表示,他今年也有參與改卷,選擇「必要的沉默」的考生,「離題比較少,但答題未必能扣到『沉默』嘅意思」。他認為中文科的「殺傷力」主要是閱讀卷的文言文,「所佔比例唔多,老師未必肯去幫同學操練」。
通識科達標率創新低
通識科的入學最低要求為2級或以上,今年日校生達標比率再次下滑,跌至87.7%,較去年低0.8個百分點,較前年首屆插水3個百分點。
李求恩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徐曉琦指出,今年考生分數高低在於卷一必答題第一條,即要考生就兩幅分別遊行支持和反對特首梁振英的新聞圖片,回答有關遊行和核心價值問題,「要對政治明白透徹,再消化先識答,有啲學校嘅考生連兩個遊行係對立都唔知」。
李王鍏表示,該條題目有一成答卷因兩名閱卷員評分差異大,要由第三名閱卷員再批閱,比率與重改中文和英文作文卷相若。
今年整體有27,744名考生考獲升大學資格,較去年少約500人。1.5萬個資助大學學位在扣除預留的非聯招和非本地生學額後,剩餘約1.25萬個供該批考生爭奪,平均2.22人爭一席,較去年2.26人爭一席輕微放緩,但仍有1.5萬人無緣跨進大學門檻。
學民思潮今年約有10名核心成員應考,發言人劉貳龍指成員各自和同校朋友等放榜,他們憂慮警方會在放榜前後拘捕學民成員。
考生心情
黃之鋒(學民思潮召集人):
「12小時後就知成績。」放榜前避談成績的黃之鋒在facebook留言,又分析今年16%考獲聯招學位,有近兩成人取得5科4級成績的學生,競爭激烈。
劉貳龍(學民思潮發言人):
「心情有少少緊張,呢個都係重要關頭,不過我考嘅時候已經盡晒力,應該都對得住自己。」
黃同學(聖芳濟書院學生):
「好擔心中文科成績,因為溫咗未必識答,了解咗範圍都有機會做唔到,放榜前心情好緊張。」
鍾同學(聖芳濟書院學生):
「𠵱家心情平淡咗,考完之後自我感覺良好,期待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