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統計】
盈警風再刮起,10間企業1間中招。本報統計上季上市公司盈利警告宗數達188宗,為歷來次季最高,佔整體上市公司11%,宗數與比例均已連升四年,意味每10間企業,便有一間敲響盈利警鐘。專家直斥,港交所(388)為保集資地位不斷放行企業來港掛牌,令劣質公司數目驟升,坦言盈警比例已達警戒水平,不得不防。
記者:林靜 黃尹華
本報統計今年第二季盈警通告累計多達188宗,單計6月亦有82宗,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13%及11%,較2010年更分別高出1.9倍及1.1倍。按比例看,上季盈警宗數佔整體上市公司11.1%,比例已至少連續四年上升,相對2010年的4.6%,累計已上升6.5個百分點。
譚紹興:抵警戒水平
值得留意的是,單計上月82宗盈警個案,七成牽涉業務相關因素,當中約半數均指在經營環境惡化下,毛利率受壓或銷售成本增加;業績變臉程度亦嚇人,68.3%或56家企業上月表示業務將錄虧損,當中18家或22%為由盈轉虧,盈利倒退者則約31.7%。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近兩三年盈警宗數的確持續攀升,而11%的比例,實已抵警戒水平,他直言最主要原因是港交所為保全球新股龍頭地位,故採重量不重質策略,並揣測當中上市僅兩至三年的企業,佔有一定大的比例。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表示,盈警宗數上升反映企業質素參差,但亦要提防有企業刻意借頻密盈利預告操控股價。
事實上,半新股成為盈警重災區之一,除上市不足一個月即預警盈利及營業額下跌的綠色動力(1330)外,還有百勤油服(2178)與環亞智富(1390),及創板股圓美光電(8311)與御藥堂(8185);至於近期上市公司因盈警令股價波動個案也不少,如中國海景(1106)於7月9日突然炒高三成,收市後即發出盈警,翌日開市早段曾跌23%,然後再一度拗腰倒升;半新股綠色動力在盈警過後,翌日一度勁挫近5%,但震倉後再現炒風,最終倒升收市,可見盈警消息反映成為大戶舞高弄低武器。
另外,市場普遍共識是企業盈利變幅逾五成即須發盈利預告,證監會上周三炮轟上市公司的盈喜或盈警內容含糊,直指這類股價敏感資料的公告,只有約14%曾引起股價變動,原因是資料不清晰,沒有披露具體數字,呼籲上市公司作出更有意義的披露。
恐大戶易操控股價
不過,市場關注盈利警告資料越詳細,等同上市公司發放與業績內容相若的盈利訊息亦毋須擇日,令大戶更易操控股價。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表示,企業盈利預告過於清晰無疑形同提早公佈業績,但企業需增加透明度亦是必然,操控股價行為即使在沒有詳細盈利預告下亦會發生,是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