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機管局以跑道容量不足為由,提出擴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環評報告諮詢本周六結束。有團體分析民航處2010至2012年逾百萬航班的升降資料,踢爆香港機場航班載客率下降,當中飛往內地的航班更明顯出現「大機拆細機」現象,批評機管局製造「飽和」假象,要求擱置擴建第三條機場跑道。
小型航機霸佔升降時段
機場發展關注網絡及環保觸覺分析發現機場效率不及預期,原因包括開放航道不足、載客量較多的飛機分拆成多班機營運,以及飛往內地三、四線城市的航班急增,導致機場出現飽和假象。團體解釋,航班載客效率下降最大原因是佔總體客機約三成的中國客機,將載客量較大客機拆為多班載客量較小的客機,導致平均座位下降,而細機和大機的比例更為7:3。
翻查民航處數據,發現香港國際機場整體航班的入座率由2010年的76%,下跌至2012的73%。團體批評機管局及民航處失職,任由小型支線航機霸佔升降時段,製造「飽和」假象。
擴建第三條跑道另一個爭議是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根據路政署網頁的工程環境監察數據,大嶼山東北海域在填海工程之前,每月監察的白海豚數字,由1條至20多條不等,但數字不斷下跌,由去年1月開始,差不多每個月也是零。
當局曾承諾,海豚數目跌到警戒線就會考慮停工。但工程環境主任認為工程無造成海洋或噪音污染超標,海豚減少和工程無關。路政署報告表示附近就是污泥傾卸區,會挖掘海床然後覆蓋,令海豚轉移棲息地。但負責的土木工程署辯稱,已做足環評和監察,不會導致中華白海豚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