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是誰把社會推向極端對抗! - 盧峯

蘋論:是誰把社會推向極端對抗! - 盧峯

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兩位在現屆政府民望較高的官員昨天不約而同談到香港社會彌漫極端對抗情緒,令他們非常憂慮。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他的每周網誌中就以美國六七十年代的情況類比,指當時有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頭腦發熱,義無反顧的發聲挑戰被視為不公不義的體制、價值。四十年過去後回頭看,他認為大家特別是年輕人除了熱誠外也應當停一停,聽一聽別的聲音,看看世界是否有不同角度及看法。長期民望最高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出席一個公開場合時同樣提到社會的極端對抗情緒,認為這樣的情緒妨礙社會各界反思自己所做的事及社會的走向。他希望港人能冷靜下來反思社會情況。
兩位主要官員的說話不能算不切合時宜,不能算不苦口婆心,不能說沒有政治觸覺,他們民望能持續高企確實有點道理。問題是曾俊華、高永文的說法不僅只看到表象,更有意無意把當前政治僵局的責任放在市民身上,認為只要大家反思是否情緒、反應過激就能解決問題。實情是當前的兩極化傾向根本是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無規無矩逼成的,是扭曲的政治制度逼成的。身為局中人的曾俊華及高永文若真的希望紓解對抗情緒,他們該做的是促使中央及特區政府改變橫蠻態度,是加快改變扭曲的政制。光在網誌或記者答問中說自己如何擔憂,建議大家好好反思不過是空廢的說話,甚至是一派偽善。
其實除了那位剛愎自用,麻木不仁的梁振英以外,任何人都感到香港當前的政治危機濃重,對抗、兩極化趨勢持續惡化,任何議題,任何政策都幾乎要先擺明立場及敵我關係,政策的理據好壞反而被忽視。然而造成這種不健康以至危險狀況的不是一般市民,而是中央政府及濫用權力程序的特區政府。
對於一般市民而言,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是個莊嚴的承諾,是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共同奠下的。根據這個承諾,我們享有高度自治權,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保有自己的制度、價值及原則包括法治、司法獨立與各項公民權利。誰知中央政府在毫無警兆下忽然推出一本所謂「一國兩制白皮書」,改寫了遊戲規則,推翻了當年的承諾,損害司法獨立精神,令港人的基本權利及自由登時保障全失,變成任由北京發落。面對這樣的威脅,港人能不着急,能不起而反抗?
而在香港內部事務上,梁振英及建制派同樣任意妄為,視確當程序如兒戲,視議會監察功能如無物。新界東北撥款就在吹黑哨、打茅波下通過,反對撥款的議員連投票的機會也沒有,只能看着吳亮星及一眾建制派議員偷襲成功。要知道立法會已算是最高民意代表性的政制架構,市民期待議會及議員可以好好當把關人,監察政府施政及財政,保障市民權益。現在梁振英及建制派把議會也閹割了,可以任意把它變成橡皮圖章,隨時通過政府的不合理政策,甚至令市民毀家滅村。面對這樣的濫權情況,市民能不奮起抗爭嗎?
而在改變扭曲及不民主的政制方面,市民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表明態度,希望真普選盡快來臨,希望2017年落實無篩選的特首普選,6.22民間公投近80萬人站出來表態,7.1大遊行51萬人上街就是最新、最有力的證據。假若中央、特區政府依舊漠視這樣的訴求,在星期二的政改報告中不肯作出正面回應,拒絕開放提名程序,甚或設置更多關卡篩走不同意見的候選人。那麼,越積越多越濃的對抗情緒大有可能來個總爆發,令社會出現嚴重撕裂與對抗。梁振英政府及北京必須對由此引起的損害及動盪負全責。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