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周六訪問了《南方周末》創始人左方。年逾80的老人家,對內地傳媒人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表示「感同身受」。他勸勉同業,不能放棄新聞理想;不必硬頂;不要同流合污。
如果高度總結左方的「三不」,就是打擦邊球了。
左方講的是內地,但聽在香港傳媒人耳中,不會沒有感覺。當年懷抱理想念新聞系、今日已成各大傳媒主管的新聞人,可有想過自己都要打擦邊球?
今日,不少香港傳媒人大概都正在「不硬頂」和「不同流合污」之間,求取平衡,努力在夾縫中存活。這不單是香港傳媒人的悲哀,也是所有香港人的悲哀。
以前不是這樣的。
最近也看了左方口述歷史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在書中細述《南方周末》辦報四大方針,其中一條是「從容」。他具體演繹是「有些稿件受到上面表揚,不要沾沾自喜,很可能僅僅是適應了當時某種政治需要,在歷史上是篇完全沒有價值的新聞;我們受到處分時不要驚慌,很可能受到處分的這篇報道在歷史上是最有價值的新聞」。
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壹錘定音》能發聲,一定繼續發聲。既是權利,也是責任。
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