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原定上月中恢復進口內地活雞,政府認為應將處置H7N9禽流感的應急措施與H5N1看齊,但未能與內地當局達成共識,令復雞無期。家禽批發業界抱怨,是本港突然暫停內地活雞供港四個月,令內地當局「發爛渣」,連累業界。有本地雞農認為,單靠本地活雞也足夠供應市場。
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上周四與國家質檢總局官員見面,商討恢復內地活雞供港安排。食衞局認為一旦本港發生H7N9禽流感家禽確診個案,應採取「剔除措施」,即時銷毀所有受影響禽鳥及關閉受影響處所,措施基本上與處理H5N1禽流感應急措施一致,但內地質檢部門專家持不同意見,故未有具體復雞時間。
食衞局局長高永文表示,H7N9病毒對家禽屬低致病性,但對人類是高致病性,應用處置高致病性禽流感方式,處理H7N9家禽爆發。
香港活家禽批發商會會長徐名團表示,認同需保障公共衞生,但復雞無期的背後原因,是今年2月政府沒有通知內地而突然停內地雞四個月,導致內地當局「發爛渣」;兩地政府在「搞事」,影響業界。
中秋節批發價或急升
港九雞鴨行職業公會副主席馬平龍表示,近期每日本地活雞供應約1.3萬隻,批發價回落至每斤約25元;但若9月中秋節內地活雞仍未供港,批發價會急升至每斤55元,每斤零售價創75至78元新高。他指,過去數月零售雞檔生意減少兩至三成;若以後沒有內地活雞,相信一半雞檔會結業,市民每逢大節要捱貴雞,「或者貴到食唔起」。新界養雞同業會副監事長李良驥指,本地雞場最多可養130萬隻活雞,現時只飼養100萬隻;若沒有內地活雞,本地雞場可增加飼養量,大節時可供應2萬至3萬隻,足夠港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