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走壓力 拍出好心情

踢走壓力 拍出好心情

【本報訊】搵工難、工時長、買唔起樓、催谷仔女入名校……港人背負一大堆生活重擔,已由不久之前的「你有壓力,我有壓力」,變本加厲至人人壓力瀕臨爆煲。前線精神科醫生指出,年輕人因壓力與情緒處理出現偏差,突然做出激烈行為要報警送院的個案近年有增加趨勢,呼籲港人不應只將減壓掛在嘴邊,應為自己積極尋找放鬆心靈的方法。
記者:鍾麗霞

熱愛攝影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兼心影薈創會會長麥永接,近年積極推廣以攝影提升心靈健康。在公立醫院精神科任職的他,對港人面對的壓力與情緒健康問題有深刻體會。他說,不知道是壓力本身,抑或是網絡資訊爆炸年代,受到「見人做我又做」的心態影響,部份年輕人的行為似乎變得激烈,這些人在臨床上未必符合罹患抑鬱症或焦慮症等定義,平時也不是「暴力男」,但卻會忽然情緒失控,做出一些激烈、危險行為。

當工作動力 先學解難

曾有一名年輕男士,因工作不順利,加上金錢及婚姻問題夾擊,一次與太太爭執後,忽然爬上街上的電燈柱,因行為危險,有人報警及將他送入急症室。檢查後發現他並無精神問題,只是一時情緒失控,在留院觀察數天期間,他也對自己的衝動行為感到後悔,亦明白問題是因自己不懂正確處理壓力引發,接受輔導後出院。
麥永接指出,這類個案雖然不屬精神病或情緒病,一般毋須跟進治療,但若不改善處理壓力的方法,問題會持續,「佢哋最常見係逃避壓力,當壓力大到影響生活,好似唔瞓得,最常見就係飲酒想瞓好啲,但情況就越嚟越差,到有一刻忍唔到就爆出嚟」。
要做到生活工作零壓力並不可行,壓力有時也是一種動力,麥永接建議每個人也要學習處理壓力的方法,「唔好以為係好遙不可及嘅事,或者有時間先學,就算學咗自己用唔到都可以幫人」。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上要有效減壓,首先要學懂解決困難的方法,例如因積壓太多工作而喘不過氣,「就要識得逐件逐件做,一件一件解決,排好緩急先後次序」。
若是對未發生的事太憂慮或想法「太灰」,就要想一想最好、最壞及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隨時會發現情況不如想像般壞,壓力自然減輕。另外,要學習突然情緒變差時,自我控制及放鬆的技巧。他推薦呼吸訓練,例如以深呼吸幫助穩定情緒,「雖然打機、聽音樂都可以係舒緩方法,但如果喺街度,呢啲方法就用唔到」。

麥永接醫生

看他人生活來反思自己

面對公院沒完沒了的診症個案,麥永接會以攝影減壓,他指藉着把感情投射到攝影中,可令心靈放鬆,在旅遊時更可透過鏡頭去看別人的世界,反思自己的生活。他又鼓勵精神病人拿起相機,走到外面的世界,擴大生活圈子。他最近與東華三院「Radio-I-Care友心情網上電台」合辦「心靈手信」攝影展,與精神病康復者合作,他展出在古巴旅遊時拍攝的相片,康復者則展出在港拍攝的街頭隨影。
古巴之旅令他印象難忘,當地人不富裕,但人人樂觀開朗,笑容常掛面上,「係快樂無關金錢財富嘅好例子」。沒有都市人對名牌、外貌的枷鎖,反而活得更自在、自信。

處理壓力四部曲

1.解決困難技巧
將問題或工作抽絲剝繭,一件一件按緩急先後次序逐步處理,切忌將一堆工作或問題同時處理,令自己手忙腳亂,也不應積累大堆問題才處理

2.情緒支援
面對壓力時要及早尋求支援,包括專業人士的輔導以及親友的情緒支援,找人傾訴有助心靈放鬆

3.平衡想法
當對未發生的事情感焦慮時,可想一想事情最好、最壞及最大機會發生的情況,隨時發現情況未必如想像般壞,或多從好的方面想,可增加正能量

4.放鬆技巧
透過呼吸練習幫助自己放鬆,深呼吸技巧更是在情緒突失控時,令自己迅速平靜的必殺技

資料來源:麥永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