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四十 裸辭賣樓圓夢

男人四十 裸辭賣樓圓夢

【引發反思】
夢想很美,但實踐的路途,卻漫漫。自言性格穩陣的胡海輝,中大英文系畢業,醉心藝術,在演藝學院邊教書邊創作,單身的他一年多前辭職,賣了自住單位套現,買下葵芳工廈單位全職創作,重組劇團「一條褲製作」,任藝術總監,「自置物業唔使受業主氣,𠵱家仲係貼錢打工,但可以做鍾意嘅嘢,好值得」。有人說,男人四十由零開始很冒險,他就說男人四十仲唔變,恐怕太遲。看事物,從來可以有兩個角度。
「以記錄劇場方法創作舞台劇,一直係我嘅夢想」。頭炮小試牛刀拍菜園村,下月在文化中心上演的《1967》,是重頭戲,「05年我已想以記錄劇場方式創作,以秀茂坪童黨燒屍案為藍本」。當年仍在演藝教書,花了三個暑假搜集資料,尋訪死者家人及參與輔導社工,波折重重,「由於涉及謀殺案,比較敏感,涉事者大都不願再提」。

想法不同才是民主自由

今次以1967年為題,困難也不少,「事隔久遠,有啲記憶變得含糊,加上受訪者立場南轅北轍,整理上需要較多時間」。由膠花廠的勞資糾紛,引發大規模暴動,一邊是反殖左仔,另一邊是嘗過大陸反右苦果、擔心香港赤化而支持政府的維穩派,各為其主,「每個人理解嘅所謂真相,其實好唔同」。但胡笑言,100人有100種不同想法,正是民主自由之可貴。對於創作人來說,引發反思應較尋找所謂真相來得更重要吧?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