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UNESCO)剛在六月份公佈,意大利Piedmont的兩個主要產酒區Langhe-Roero及Monferrato加入世界遺產行列,成為了意大利第五十個世界遺產,亦是繼法國Saint-Emilion、Loire,葡萄牙Douro,匈牙利Tokaj,德國Rhine,奧地利Wachau及瑞士Lavaux之後,擁有世界遺產身份的產酒區,比法國的香檳和布爾岡(Bourgogne)捷足先登。
Langhe-Roero不用多說,是酒王酒后Barolo及Barbaresco的家鄉,酒粉不會感到陌生,慶幸王與后沒有遺下同樣主要以Nebbiolo葡萄釀造紅酒的Roero,齊齊成功申遺,以後Nebbiolo一門三傑同心,其利斷金。另一個遠房親戚Monferrato,聽起來好像有點冷門,事實上比起Langhe和Roero的吸金能力更高,因為這個地區是Moscato d'Asti的出產地。
香如蜜桃、甜若蜂蜜的Moscato d'Asti,酒精只有5.5%,又略帶氣泡,獨特的風格令她幾乎沒有同級對手。除了這個撒手鐧,Monferrato亦是紅酒寶地,出產的酒款眾多,包括了Barbera d'Asti、Barbera del Monferrato、Dolcetto d'Asti、Freisa d'Asti、Ruché di Castagnole Monferrato及Grignolino等等,其中的Barbera d'Asti是近年意大利最努力提升品質的酒款之一,更在2008年由DOC升級成為DOCG。
Monferrato覆蓋Alessandria及Asti兩個地區,Moscato d'Asti的意思是「來自Asti的Moscato」,Barbera d'Asti則是「來自Asti的Barbera」,Moscato及Barbera均是葡萄品種的名稱,相比起舊世界產酒國通常不會說明葡萄品種的做法,這樣會更容易令消費者明白。
Nebbiolo沒錯是Piedmont的王者,但這個葡萄品種太過霸氣,強勁的單寧往往要10年以上才開始成熟,欣賞她需要極強耐性,加上身價高高在上,當地人也只會在喜慶場合才偶爾開一兩瓶,他們天天喝的,卻是比較早熟輕鬆的Barbera或Dolcetto。事實上,Barbera是現時意大利葡萄品種流行榜的季軍,受歡迎程度僅次於Sangiovese及Montepulciano d'Abruzzo。她的致勝之道是顏色深、果味鮮、單寧輕、酸度高,最適合配搭油膩的肉類菜式。對於沒有海岸線,多吃肉少吃魚的Piedmont,怎不正中下懷?因此,Barbera亦被當地人稱為「真正的Piedmont葡萄」。
當Monferrato開始申遺的時候,區內各酒莊亦同時努力提升Barbera葡萄酒的品質,並找尋最佳的葡萄園位置。由2000年起,認定Asti區內的Nizza是Barbera的終極豪宅,將在區內生產的葡萄酒稱為Barbera d'Asti Superiore Nizza。生產Barbera d'Asti的葡萄園面積近4,000公頃,包括了169條村莊,但Barbera d'Asti Superiore Nizza的產區就細得多,只有18條村莊合共78公頃,年產量僅25萬瓶,約為Barbera d'Asti的1%,可想而知是Barbera的極品。我喝過新一代的Barbera d'Asti 和Barbera d'Asti Superiore Nizza,幾乎都是以Barolo和Barbaresco為假想敵,由種植開始的每個細節均一絲不苟,有的甚至辨認不出Barbera的真身,改變了原本早熟輕鬆的特性。
內涵的蛻變未必獲得傳統派支持,但我認為葡萄酒是生活一部份,時代會變,口味會變,釀製方法也應該隨着改變,重點是萬眾一心為提升品質而變,只有這樣,留給下一代的世界遺產才會不斷增值。
Monferrato葡萄酒組織: http://www.viniastimonferrato.it
Nizza與Barbera組織: http://www.nizzaebarbera.it
Profile: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