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實新盤又有「神則」!即將開售的大埔嵐山一期,首創全港最細屋苑式「劏房」,開放式單位細到嚇死人,最細得177方呎,媲美一人公屋。現時連遠至新界郊區的大型私人屋苑也劏房化,市場各界譁然,又暗諷長實用盡樓面,料賺得更盡。
記者:朱連峰 陳家雄 譚靜雯
新樓劏房化不再限於單幢樓,首度驚見於大型私人屋苑。全港首個劏房式屋苑座落大埔鳳園的嵐山一期,全屋苑共1,071伙,當中196伙(佔18.3%)為開放式單位,最細177方呎。有網民指「(細到)得人驚,仲細過我間房,超人又創造香港奇則」。
嵐山昨公佈樓書,劏房戶終曝光。分佈各座的A或H室,面積177方呎至196方呎。其中最細的3座2至22樓H室,全部177方呎。從平面圖顯示,客廳約97方呎,窗台雖然是免費,但也佔13方呎,面積與廚房一樣大。廁所約31方呎,浴缸長約5呎,躺下相信伸不直腳。
似將原本四房戶劏出
觀乎樓書的平面圖,嵐山開則奇特,似是將原本「四房」大單位的其中一間房「劏」出來賣。兩單位之間非主力牆,可作相連戶。有網民大讚長實諗到盡,「畀間三房買埋做四房,又貴過四房價錢,真有腦!」。
嵐山估計最快下周開售,短期內開價。一間劏房戶價錢很快揭盅 。
政府未能壓抑樓價,任由各地產商在高樓價下賺得更盡,建屋設計也走向劏房化,室內面積細到「豆膶」,僅百多方呎,比有報告指香港新樓全球居住最細面積不足500呎,還要更細。網民慨嘆港人居住空間劏房化,完全是港人悲歌。
有發展商認為,嵐山如此開則相信是要用盡建築樓面,賺得更盡。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風聞後譁然,直言嵐山得百幾呎,「咪好似棺材咁,幾離譜!」。
無條例規管「唔道德」
李永達指,現時香港人「買樓睇住荷包」,發展商若將一個600多呎單位「一拆三」出售,每個約200呎,將貨就價「劏細」出售,一定有市場,相信將成大趨勢。他指,目前制度無條例規管單位最細面積,只能說「好唔道德」。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則認為,劏房蔓延至新樓,相信是發展商見樓價高企,吸納能力有限的市民及劏房戶上車,未來可能是趨勢。
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表示,過去一年400呎以下細單位,無論租金、樓價升幅及成交量都跑贏大市,反映市場對細單位的需求大,發展商設計新樓盤時會增加細單位,令利潤更可觀。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唐耀強批評,發展商為求賺到盡,「劏得幾細得幾細」,推售的樓盤只是為炒家服務,「呢啲樓擺到明俾人攞嚟炒賺錢」。若果市民將辛苦儲蓄的血汗錢,作為買樓首期及供款,只會助紂為虐,養肥一眾地產商。
團體鬧爆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咪好似棺材咁,幾離譜!」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唐耀強:青年拒當樓奴運動成員唐耀強:「呢啲樓擺到明俾人攞嚟炒賺錢。」
街坊心聲
張小姐:「長實啲樓一向都係縮水,可能認為有咁嘅需求,以𠵱家樓市,可能適合單身人士,如果呎價唔貴,仲抵過租樓。」
劉先生:「單位太細,衰過公屋,同住籠屋差唔多。有錢絕對唔會考慮呢度,唔實用,間隔差,都唔知住到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