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鴻福堂問題產品事件一宗接一宗,涉及的湯水、飲品的食用安全令人憂慮。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為保市民的食用安全,在未找到細菌源頭之前,有關製作廠房應暫停生產,以示負責任做法。
何栢良說:「一包湯有400克,每克有30萬個細菌,飲晒1包即係飲咗超過1億細菌落肚。」一般紙巾、餐紙都可以帶蠟樣芽胞桿菌,如市民用紙巾抹嘴,也會吞下該菌。蠟樣芽胞桿菌雖屬低致病性細菌,但一次過吞下大量該菌,也可於半小時後,出現屙嘔等食物中毒症狀。他呼籲曾服用產品後不適的市民,盡快通知當局。
一般翻熱未能殺菌
原來蠟樣芽胞桿菌的細菌孢子,可產生毒素,但不能輕易被一般食品的消毒方法殺死,常用的巴斯德消毒法,只用攝氏72度高溫、消毒15秒。要殺死細菌的孢子,必須經攝氏100度高溫消毒。
何估計問題的製成品受污染後,因消毒過程不足,致細菌仍然存在。另外,飲品、湯水製成後,在放涼等待入樽過程中,也有機會受污染。建議涉及廠房在未調查清楚前,應全面停產。由於一般翻熱未能殺死蠟樣芽胞桿菌及分解其毒素,市民如感到有異味或顏色混濁,應停止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