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速報:50’s 美式 Diner 回到未來

新店速報:50’s 美式 Diner 回到未來

Marcus Thomson是正宗英國人,但他特別鍾情於美國文化,例如最愛聽blues,二十年前花了九個月時間,自己一個人穿州過省,遊勻全美國。他自小愛吃美國食物,特別喜愛五十至七十年代的diner美食。Diner通常是指那些座落油站附近,提供美式快餐且長如車卡的餐館。Marcus一直以來的心願,就是開一間真正的diner。經過四年的籌備,The Diner終於在上星期正式落戶中環半山。
據說diner在美國已有近百多年歷史,真正風行全國卻是在五十年代,而近年diner又再於美國流行起來,在波士頓甚至有間diner博物館。不說不知,原來正統的diner有潛在的規則,要得到美國人垂青,一定要足本表現當中的精髓:「吧枱凳與凳之間的距離應該是21英吋,卡座比例亦有規定,枱上鹽樽、辣椒醬、甚至紙巾座全都有既定的擺位。」說起diner便眉飛色舞的Marcus,為了打造一個百分百diner,花了年半時間在芝加哥四處搜羅舊時特有的餐枱、各州府的車牌,甚至1958年生產的Cadillac車尾部份,為餐廳內部添上五六十年代美國的懷舊diner色彩。
至於食物,當然也十分American,漢堡包採用USDA認證的安格斯牛肉,咬落很juicy,加上薯條、奶昔及新地,每一口都塞滿純正的美國飲食文化。喜愛漢堡包薯條的人如我,已戀上這裏的美國味道、美國氣氛。更叫我期待的是,The Diner在這個星期六起會推出美式brunch,有pancake、all American breakfast。這才發覺,原來我可以是很美國婆的!
記者:李 莉
攝影:楊錦文

美國粟米威士忌
Marcus特意找來美國本土釀製的粟米威士忌,美國規定粟米要佔總原料達51%以上,才能稱為粟米威士忌。喝起來味道香醇。

所有枱凳及裝潢佈局都依足正宗美國diner風格。

1958年Cadillac車尾化身椅子,是餐廳唯一能預約的位置。

六七十年代的點唱機是Marcus逐個逐個從外地找回來的。

The Diner

中環亞畢諾道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