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ger than Life - 劉紹銘

Larger than Life - 劉紹銘

劉若英的《我的不完美》是個小拼盤,有詩歌、圖片、小說、隨筆、散文,渾然成趣,不拘一格。身邊瑣事人人會說,劉小姐說得動聽,因為說得開放。她在〈我要上廁所〉說:「有回在黃土高原拍戲,住的是窯洞,白天太陽曬着,窩在裏頭像慢火烤雞,晚上像冰櫃,人像速凍餃子,而廁所呢?沒有!請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什麼話!一個有「教養」的人,起碼要有羞恥心,當眾做愛跟當眾大小二便同樣是禽獸行為。有一回劉小姐在大白天拍戲,平原極目,就是看不到有什麼可以方便的地方。最後找到一個驢廐,蹲在一頭驢對面一步之遙,一邊寬衣解帶,一邊把驢子看作「難友」一般跟牠說話:「我也是不得已的,你可千萬別過來……。」
劉若英在〈一世得體〉中以實場實景的筆墨完成了一個現代「傳奇」。她的祖父母是民國時代過來的人物。孫女的父母在她兩歲時離異,因此跟隨祖父母在台灣長大。祖父在大陸時是中正學校的校長,又是在前線作戰的軍人。「中正校花」的祖母十八歲那年嫁給了校長,當時有人不看好這段亂世姻緣,因為變數太大了。誰料一轉眼他們「海峽兩邊」一起生活了六十年。
在這篇三千多字的記述中,祖父從不現身。但劉將軍身後「音容宛在」,活在祖母日常的生活中。祖母一輩子為人處世,很着緊是否做得「得體」。丈夫是軍人,在家裏幫忙的人都是現役或退役的男丁。在家中的祖母因此永遠形象端莊,一出卧房,總是一身旗袍絲襪。這規矩家人都得遵守。劉若英聽說母親懷孕期間,身子天天臃腫,旗袍領口卻不敢放鬆,只得假裝拉肚子躲進廁所鬆開領子看武俠小說。
祖母照顧祖父也一絲不苟的講究「得體」。夫君長期關在書房寫作,家中有事祖母只用紙條塞進門縫告訴他。「祖父愛吃葡萄,祖母總親手剝好皮,用牙籤將籽仔細挑出,然後裝進水晶碗放在冰箱十分鐘,再端給祖父」。劉若英筆下的祖母,民國奇女子也,值得多抄錄一兩個細節,以顯其「奇氣」。
「一次某位長輩的喪禮,祖母先到了。進門恰巧聽到祖父一同學跟人說起『則之』(祖父的字)的脾氣太強,祖母聽見,立刻在說者的身後拍了拍他的肩膊,那人傻了。祖母不疾不徐,說道:『我們家先生的確有缺點,但身為同學,你該當面提醒而不是背後議論。』」
有時晚飯後兩老帶着小孫女散步,一起唱歌。祖母唱英文歌、孫女唱兒歌。老先生偶然也湊一腳,但總不離「黃埔軍校校歌」。祖母總是「百聽不厭」。因為她說「自己一輩子能為這個男人付出一切是種驕傲」。這個女人是“larger than life”,遠超常人之能量。跟這樣一個「得體」的人相處,除非自己也“larger than life”,相信不易喘得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