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反佔中、七一遊行、警察拉人等等,本以為係政治議題,想唔到竟然可以成為生財工具,乜唔係呀,睇吓七月二日、三日、四日嘅「大公報」、「文匯報」、「星島日報」就知,不少荷包有錢嘅社團、協會,紛紛在呢三張報紙刊登甚麼「反暴力」、「反佔中」、「和平」、「支持警察依法行事」諸如此類嘅廣告,每版廣告收幾多錢,不得而知,但短期間有咁多呢類廣告浮現,都係錢吖,有益報紙營業額。一位相熟公關話,呢類廣告嘅全版廣告在某報刊登,只需八千大元,抵到爛,對福建幫富豪嚟講,未必夠食一餐飯。
有位朋友問:「點解突然間有咁多維穩社團嘅?」梗唔係突然間啦,只要長期閱讀該兩份愛國報紙嘅社團版,就知道回歸十七年以來,幾乎個個月,甚至每個星期,都有新社團成立,成立之時嘅典禮宴會,總有中聯辦人員出席或主禮。個別例子唔講嘞,只講虛擬例子,譬如話有個K區:有人組織K區總商會,商會下又有好多個不同行業商會,各行業之間又可以細分,開設更多供應商商會,幾似一氣化三清,撒豆成兵咁嘅方法,至於會員、成員有否重叠、重複,唔通叫蘋果日報調查組去跟查咩,香港普通市民亦唔得閒理。
呢類社團平時只見聯誼,慶祝國慶,慶祝回歸等等,但到了有大事發生,例如政改,就會發揮「群眾」角色作用咯噃,幾多社團聯署反佔中呀,外國人來港見到,以為「全城氣憤鬧爆佔中」㖭。不過,社團數目雖多如繁星,但真正參加活動嘅,來來去去都係一班富商名流,出錢嘅,相信又係佢地,幾令人同情。富商咁出錢出力去維穩,並非俾面梁振英,而係俾面西環啫,適當時候,自會得到政府表揚(太平紳士、紫荊勳章之類)。咁佢地可唔可以代表民意呢?幾難講,畢竟自1949年起,香港就有左派親共人士,各階層都有,左丁山兒童時代嘅包租公,就係擁護五星旗嘅,依家北京政府有資格周遊列國派錢簽訂單,自然更有吸引力。但由呢類人士發起「反佔中簽名」,聲稱要搵夠80萬人簽署,左丁山就幾懷疑佢地有無如此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