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改革近年主導了亞洲投資市場前景,區內多個國家現正積極進行變革,未來可望為經濟注入新動力,帶動相關產業增長。展望下半年,亞洲股市表現有望改善,中國與印度的工業及能源股均看好,個別固定收益資產也具投資潛力。
中國與印度既是亞洲兩個最大經濟體,也是今輪改革浪潮的焦點。中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刺激內需消費,又循序漸進開放資本市場,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國企;印度則政黨輪替,隨着反對派人民黨在大選中大獲全勝,新班子勢將致力改善政府效率,優先發展重點基礎建設,創造更多職位。
民企國企拍住上
內地與印度的周期性股份,均能受惠於改革,當中以工業及能源行業擁有較多機會。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措施若能順利執行,更可有效改善資本分配,令經濟重點進一步走向市場導向,加強民企在經濟發展的角色,並有助推動國企提升效率,個別國企因此更加值得看好。
相比之下,中國增長型股票估值已不便宜,暫應避開。儘管東協股市擁有人口結構的正面因素,但個別地方如印尼及泰國,正面對政策與政治變數,而菲律賓經濟增長前景雖然不俗,惟股市估值卻已上漲,吸引力也較年初時減退,故此對東協股市應持中立態度。
在亞洲固定收益資產中,可留意本地貨幣計價的印度主權債券,對韓國、香港及新加坡等美元區政府債券則可持中立看法。至於以硬貨幣計價的企業債券,則可考慮增持中國及印度的投資級別債券,以及個別高收益企業債券。
印尼的固定收益資產市場近年表現理想,若於7月份總統選舉後出現任何拋售活動,將為投資者營造入市機會。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