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夏日國際電影節將於8月12日展開,亞洲人氣新片、經典名作修復版本及世界級影展的得獎話題作均雲集其間。電影節將以活地阿倫(Woody Allen)的《情迷月色下》作開幕電影,並以台灣新晉導演張榮吉的《共犯》作結,各路戲迷經已開始撲飛。第二年擔任電影節發燒友大使的黃耀明,更精選心水電影《老馬有種》,送給今時今日的香港人。
記者:陳慧敏
攝影:梁志永
「我從小就睇好多戲,真係好有資格做大使㗎!」小時候的明哥在新蒲崗工廠區,幫爸爸的熟食檔做夥計。那時的麗宮戲院,共設三千個座位,專門播放二輪外語片,票價一元五毫。「每日返工前後我都會去睇兩點半同七點半的電影。鬼片、鹹片、007,一星期睇幾部。小學時我已經有大人咁高,那年代又唔流行查身份證,所以睇到三級片!當年做夥計同穿老竇櫃桶底的錢,都俾晒戲院,哈哈哈!」明哥愛電影,十多年前已想拍一部巴基斯坦看更與菲律賓女傭的港式愛情電影,但礙於只顧睇戲而拖延至今。
雖然如今有很多戲院結業,但明哥卻覺得這是睇電影的最好年代:「夏日國際電影節、法國電影節、亞洲電影節、猶太電影節,早前仲有難民電影節,你知唔知?你摷就會有好多。但香港人慣咗睇免費的,好難要佢哋買票入場。其實電影的感染力要靠戲院營造,唔好永遠對住個小米盒子,那個世界太細了。」
1.Roberto Faenza 《Sostiene Pereira》(老馬有種)(1995)
「《老馬有種》講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義盛行的時期,一個原本不理政治的編輯,受不了只談風月、不問政治的日子,繼而插手為社會發聲的故事。經過幾次《明報》事件,又斬人又斬稿,這電影就非常適合現在的香港。」
2.Federico Fellini 《Ginger and Fred》(1986)
「我本身就好鍾意費里尼拍的作品,睇咗好多《八部半》之類的電影,而這部戲則由意大利人的角度去拍兩個荷李活明星的故事,所以好想看。」
3.Kenneth Elvebakk 《Ballet Boys》(2014)
「因為我幾鍾意芭蕾舞,曾經喺中學時學過半年,牛高馬大混在幾歲的小妹妹中間,遇過好多奇異目光同懷疑。加上我好關注性別認同話題,所以有興趣睇男生學芭蕾舞時會遇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