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兒童年齡越來越小。衞生署調查發現,有不足一個月大的嬰兒,已經開始看電視、影碟機、使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香港兒科醫學院指,一個月大嬰兒看屏幕畫面,只會看到光與影,過早使用電子產品更阻礙言語發展及影響專注力;衞生署建議家長,勿將電子產品當成「電子奶嘴」,應盡量避免讓兩歲以下幼童使用電子產品。
衞生署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以問卷訪問4300名學生、家長和老師,以了解兒童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習慣。調查發現,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使用情況十分普遍;學前兒童方面,看電視、影碟機、用平板電腦及電腦的年齡中位數,由8個月大至2歲不等,每日平均使用時間為27至44分鐘。最年幼的電子產品使用者,竟不足一個月大;有19%學前兒童每日平均打機27分鐘。
網癮致社交恐懼
家長近年愛以電子產品充當「奶嘴」,幼童一有吵鬧即讓他們看卡通或打機,又有家長冀幼童贏在起跑線,特意讓他們盡早接觸高科技。香港兒科醫學院代表曾雯清醫生表示,未有研究顯示2歲以前使用電子產品對其發展有正面幫助,反而過早使用會影響言語發展及專注力。
調查又發現,37%至49%中小學生因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放棄戶外活動、減少睡眠時間及影響學業成績,64%家長曾因使用相關產品問題,與子女爭執,19%中小學生更向家長隱瞞上網時間。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表示,外國研究顯示,若兒童每日使用兩小時以上,超重風險高1倍,又會引致眼部不適及近視,甚至影響肌肉骨骼。
成癮問題也需關注。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代表包始源醫生表示,曾有10多歲男生參與戒毒治療,進展順利卻因整天在家打線上遊戲,在電腦前時間越來越長,出街時間減少,結果出現社交恐懼,要再接受精神治療才好轉。他指醫學界對網絡成癮未有劃一標準,但當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唔上唔安樂」,並影響正常生活,已為警號。
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健康建議
‧限制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間,兩歲以下幼童應盡量避免使用;2至6歲由父母或教師指導下使用,每天不應多於兩小時;小學生日用少於兩小時;中學生自律避免長時間使用
‧使用屏幕產品20至30分鐘後,小休20至30秒,轉換姿勢,眨眨眼,做伸展運動
‧眼睛與電腦屏幕保持最少50厘米距離,與平板電腦保持最少40厘米距離,智能電話保持最少30厘米距離
‧流動產品音量調校至不多於輸出量60%,每天收聽不多於60分鐘
資料來源: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