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選遠赴瑞士分析數據 港師生團隊 研上帝粒子

獲選遠赴瑞士分析數據 
港師生團隊 研上帝粒子

【本報訊】英國及比利時科學家去年憑「上帝粒子」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來自中大、港大和科大的本港師生,亦正式成為研究團隊成員,了解萬物能夠存在於地球上的原理。
記者:陳凱迎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ATLAS合作組,與同屬CERN旗下的CMS合作組,共同發現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本港團隊獲選為ATLAS合作組的研究團隊之一,並獲研究資助局共866萬港元研究經費,用於支持團隊在ATLAS的研究活動。ATLAS另有38個國家或地區、共177間學府的專家參與研究,亞洲代表除香港外,還有中國及台灣等。

模擬計算強子對撞機輻射量

除帶領團隊的中大物理學系教授朱明中外,中大一名物理系助理教授、四名研究生及兩名研究助理,亦為團隊成員。朱接受本報查詢時指出,透過分析上帝粒子的性質,能了解現存但未能解釋的物理現象,從而對萬物能夠存在的原理有更深的認識。
朱指出,研究目的單純從學術角度出發,但不能排除相關物理原理,將來能轉化作實際生活應用。他又指,團隊由今年5月底開始,在位於瑞士的CERN參與研究工作,預計會留至下月底,往後則每年到CERN一次,「團隊都好開心,因為可以好專心參與咁前線嘅研究工作」。
CERN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權威科學研究中心之一,擁有全球最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而ATLAS合作組則負責運作全球最大型之一的粒子探測器,兩部儀器能配合進行粒子研究,找出宇宙運行法則。大型強子對撞機正進行升級工程,預料明年能重新運行,本港團隊為加入研究,過去一年積極協助相關研究工作,包括模擬計算明年對撞機重開後所造成的輻射量,相關研究經已發表。

全球最大型之一的ATLAS粒子探測器正面。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提供圖片

【學界佔中 黃竹坑現場】YouTube 重溫:
http://bit.ly/71m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