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比本出真澄更愛羊毛了。
在京都北區的住宅區,有一間特別簡樸的木屋,門外掛着SPINNUTS的木門牌,意謂編織的狂熱分子。木屋主人本出真澄是羊毛癡,她身上附有微微的羊羶味,髮型也燙得像羊毛一般,在炎炎夏日,她仍然穿着粉綠色的薄羊毛衣,扣上用毛線編織的小扣針。
1984年,京都只有數間羊毛廠,當年只有21歲的真澄從澳洲隻身揹了10公斤羊毛回國開展生意,堅持每天靠兩根指頭轉出幾斤毛線來批發銷售。本出還是第一代自費出版雜誌的人,一人包辦採訪與攝影,推廣羊毛紡織工藝。這位京都大嬸起初只是熱愛編織,現在卻因為羊毛而愛上天然且無污染的事物,「羊肉可吃,羊毛可做衣服,羊脂能做肥皂和護膚品,一隻羊從頭到尾都是易於分解的環保物料,最後變成塵土回歸大地。」
記者:陳芷慧
攝影:潘志恆
木屋原是本出真澄的外婆家,現在成了她的家和辦公室。傳統的町屋建築,半世紀都沒有改動過,踏上木梯時還會發出嘎嘎聲,燈罩是朋友用牛皮紙做的,用了幾十年,地板、椅子、咕臣、廁板全鋪上羊毛毯,不同花紋交織出一份簡樸的生活態度。「我希望當我離開世界的時候,這所屋子的每件物件,都能回歸塵土。」她說。
參觀她的家就像在朝聖一樣,每隔兩步就想俯伏在地上觸摸羊毛毯。真澄向我講解羊毛的質感,「較粗糙的是新西蘭Romney羊毛,最幼細的是英國Merino羊毛。」與羊毛共存30載,她最喜歡羊毛工藝師伊藤久仁子全人手編織的深藍色斜紋地毯,「她的手藝最細緻,從紋理細看,能夠知道她編織的方向,可謂最高境界。」她沒透露價錢,只說很貴,有人更特意造訪一睹這地毯。
羊毛作床鋪 四圍瞓
走上二樓貨倉,只見塞滿一袋袋羊毛,我好奇她家裏為何沒有床,「我在哪裏睡都可以,攤開羊毛就睡在上面。」陽台用來曬乾已洗淨的羊毛,她在一袋羊毛裏隨手一抓,鼻子一聞,說:「這一定是公羊,很臭。」九十年代她還沒有聘請工人,一星期三天在醫院裏兼職護士,其餘時間就花在羊毛上,慢慢精挑上乘的羊毛然後分類、洗刷、曬乾、梳毛、紡毛線。她拒用機器大量生產,一直堅持人手製作。「通常頭部附近的毛最幼細,其波浪紋最細密,一般用來做衣服、頸巾,其餘位置如臀部的毛較粗,則用來做地毯。」她特地將最上乘的羊毛留給以人手編織的工藝師,「二戰後,羊毛編織從生活必需品變成一種興趣,經濟發展令傳統編織藝術漸漸消失,我希望能推廣這種傳統工藝。」
福島傳工藝 慰寡婦
日本羊毛業才發展約100年,直至八十年代,關西僅有數家羊毛廠,羊毛編織這項工藝甚少人認識,「於是我自費出版雜誌《SPINNUTS》,教育日本讀者與羊毛相關的知識,和不同編織方法。」由最初每季30本,到現時每季發行15,000本,尤其在311地震後,真澄開始宣傳將羊毛融入生活的環保資訊。她親身到福島協助並報道農夫修復農地的故事,還舉辦羊毛藝術展、工作坊,「在2010年我已在籌備展覽,誰知發生311地震,擔心無人參與,結果婦女們反而更踴躍,說這種手工藝讓她們有了精神寄託,能治療失去丈夫的傷痛。」
我覺得京都的女性特別有主見,本出真澄直認不諱:「原本我在大阪開展生意,但大阪甚少事業女性,何況我賣羊毛,他們都驚訝地問『你如何賺錢生活下去?』」後來她回到故鄉京都,京都因以紡織業為主,男女地位平等,羊毛生意就易辦得多。「京都人甚少接觸動物,認為我的生意很另類,但都不斷鼓勵我。」而且京都的鄰舍關係特別親近,沒有人不知道她和羊毛的故事。「一位澳洲朋友讓我認識了羊毛編織,她剃掉所有羊毛送給我,於是我隻身揹了10公斤羊毛返回大阪,其實那時應該用船運才對。」她笑道。
真澄羊毛通識
1. 澳洲Merino羊毛
8,424円(連稅)1公斤
Merino是骨架完美的綿羊, 提供最纖幼的羊毛,特點是手感柔軟而且富彈性,鬈曲細密而均勻,帶有光澤,最適合紡織頸巾等高檔次衣物。
2. 英國Wensleydale羊毛
7,400円(連稅)1公斤
全球僅剩1,800隻Wensleydale綿羊,羊毛最長最鬈,又最具光澤,多用來做椅毯。
3. 蒙古羊毛
非賣品
蒙古羊是歷史最悠久的綿羊品種,纖維略粗,但勝在均勻,是製作花毯的不二之選。真澄正在研究蒙古羊毛,屬非賣品。
4. 澳洲Corriedale羊毛
630-801円(連稅)100克
Corriedale綿羊為Lincoln和Merino雜交種,較Wensleydale羊毛粗,長度適中,適合用來製造粗梳毛織品。
5. 新西蘭Lincoln羊毛
7,582円(連稅)1公斤
屬於長羊毛,極具光澤,纖維粗而且伸縮力強,用來做長毛絨織物、內衣、旗袍、毛毯等,特別耐用,不會起毛粒。
6. 新西蘭Romney羊毛
7,582円(連稅)1公斤
Romney羊毛佔新西蘭產量四成,與Lincoln羊毛的粗度差不多,但略欠光澤。屬長羊毛,多用來製作毛毯。
紡毛線工序
查詢: http://spinnuts.kyoto.j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