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有些朋友支持公民抗命爭取普選,可是不支持「和平佔中」所進行的佔中運動,當中理由大多歸納為數種:「佔中三子」所帶領的佔中運動過於保守,受政府的政改時間表牽引,欠缺機動性;「和平佔中」過於強調商討的部份,令人只覺得這種只是教條式的活動,而非平常人所理解的社會運動;「和平佔中」與政黨的關係過於密切,容易與政黨綑綁,令最終運動的目的只為政黨爭取更大的談判與讓步籌碼,最終導致政改忽視大多數市民的取向,重演2010年政改一幕。
是次七二學界發動的留守遮打道行動,學界雖不承認這次是「預演佔中」,但對於傳媒、警方、政府和民主派而言,這顯然是一場「和平佔中」的預演。不論是民主派內部與「佔中三子」,最初並沒有表態支持「學界佔中」,就是害怕是次行動會出現一些衝擊和暴力場面,最後牽連到「和平佔中」的發展,最終「滿盤皆落索」,建制派利用七二佔中預演的場面攻擊「和平佔中」,以至公民提名、三軌方案等民主派主張。經過七二一役,民主派內部和「佔中三子」看來可以鬆一口氣,「學界佔中」的過程完全遵守非暴力抗爭的要旨,而參與者亦非常自覺,最終令警方欲於八時前完成清場的目標落空,更令專制下的警察濫權暴露於人前。
我相信「佔中三子」的保守不是來自個人政見本身,而是害怕運動出現亂子,最終令民主派分裂得更為嚴重,「和平佔中」更難運用他們手中最強的武器──道德感召號召群眾出來參與公民抗命。再加上佔中公投接近80萬人次投票,都加強了他們的保守態度,懼怕這些努力會因一次行動而付諸東流。而這亦可解釋為何佔中時間表越推越後,只聞樓梯響,但未見具體的行動和準備過程。
七二「學界佔中」雖談不上是一個勝利,但顯然是成功的。首先學生這身份發動佔中,容易獲得外界同情,同時亦可號召更多市民參與行動。過往這類型的抗命行動,只有一二百人遭拘捕,但今次則有511人(和一隻狗)遭拘捕,人數以倍數上升,都反映出學生所蘊含的能量是不容忽視。
另外一點,警察於三時開始清場的工作,可是在參與留守人數眾多,再加上旅遊巴士延誤的突發情況下,警方的清場節奏速度相當緩慢,再加上黃竹坑警校的處理相當混亂,從此可肯定警方的準備非常不足。當然,他們極有可能根據這次清場和處理的經驗而檢討,以應對將來出現更大規模的「和平佔中」行動。可是,當佔中更頻密地出現,或參與佔中的人數越來越多,警方除了使用更高層次的武力驅散示威者以外,亦未有其他方法能極速清場。但當警方使用更大的武力清場,亦只會加強「和平佔中」的道德感召力,最終亦對民主派有利。從此來看,七二留守遮打道的行動確實為將來的佔中打了一支強心針,學聯對此實功不可沒。
公民抗命最大的力量不在於消耗公共資源,或是透過對社會的影響打擊政府公信力,而是公民抗命的行為所散發的一股道德感召力,令市民最終倒向支持民主派的目標。若最終的「和平佔中」行動,能結合「佔中三子」和學界力量一起,相信當中的力量是最大的,而北京和香港政府都不能忽視,亦需要有所回應。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