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香港做Startups難出頭,世界級家傳戶曉的,確實少,但做出成績來的,其實間中都有。今年個市特別旺,神抄一炮而紅之後,短短幾個月,還有兩單本地收購。
在香港做Startups之所以難,通常講來講去,都是不夠人才,創辦人水平不夠高,缺乏金主支撐等等,但這兩間公司,同樣是在香港搞,面對同樣的問題,卻依然做出成績,點解?
香港Startups也有出頭天
一間是Cherrypicks,本地接外包的龍頭之一,客戶如馬會無線,最近以兩億多,把外包部賣給內地上市公司。Startups一般指做自家產品的公司,接外包被收購,好少聽,就算在美國都不容易數出例子。Cherrypicks做得到,是奇葩,我問過接外包的朋友,暫時無人講得清當中的操作,如果有得學,對本地幾百間接外包公司是大好消息,但我懷疑,這類高難度動作表演是例外多過先鋒。
第二間是Enterproid,在這欄提過好幾次,創業的過程,有如教科書範本。三個創辦人,在美資大銀行IT部認識,從工作中,發現企業越來越會容許員工用自己的手機,取代黑莓,於是決定走出來創業,仗着在銀行吸取的經驗和人脈,押注落這個所謂Bring Your Own Device的題目,開發把手機介面一分為二的程式,算是先行者。
開業不久,即在美國某創業比賽得獎,獎金用來做種子資金,然後又集了兩輪資,資金皆來自大名,包括Google。CEO長駐紐約,銷售部在倫敦,而最多員工的開發部門,則在香港。這個紐倫港佈局,聽創辦人說,有風險,因為三個創辦人分隔三地,容易脫節,但好處是比純香港營運,更加容易得到美國的資金。
Enterproid既有所謂founders——Market Fit,又有各司其職的創辦團隊,也有紐倫港佈局的優勢,三樣各自都不容易在本地Startups中見到,更何況是三樣都有。最終今年被Google收購,兼併入Android團隊,雖然未能獨立到上市,仍是本地難得一見高水平創業之作。
兩單不常見的刁,時間上這麼近,大概是市道關係,但兩家公司是尖沙嘴同一幢商廈的鄰居,空間上這麼近,就不知如何解釋。看來大業主放盤加租,會多一個賣點了。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