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陽光絢麗的酷熱天氣,正是碧波暢泳的大好日子,惟西貢昨日接二連三發生水上意外。其中一名女子偕男友於浪茄戲水時,疑遭魚咬傷腳趾,更一度陷入昏迷,幸送院搶救後並無大礙;另一名8歲男童與家人出海往白沙洲游泳時,亦懷疑遭水母螫傷;至於年逾六旬婦人則不幸在清水灣泳灘遇溺命危。
疑遭魚咬傷的女子姓李(26歲),昨午1時許,她偕姓黃(35歲)男友等一班親友,乘坐遊艇出海往浪茄遊船河,其間兩人在水深及腰的近岸處嬉水時,李女突感左腳拇趾劇痛難忍,查看下發現受傷浴血,疑遭魚咬傷或被硬物弄傷。黃立即將女友送回遊艇及報警,李女一度陷入昏迷,幸送院治理後經已出院。
8歲童被水母螫傷
另外,昨中午近12時半,姓何(8歲)男童由家人帶往白沙洲游泳期間,突感右小腿疼痛難當,立即上水向38歲父親哭訴,何父赫見愛子小腿紅腫不已,疑遭水母螫傷,立即報警將愛子送院,幸無大礙。
而昨晨10時許,姓周(64歲)婦人獨自往清水灣二灘游早泳,其間被發現於離岸10米處載沉載浮,由救生員救起,當時她陷於半昏迷,送院搶救後情況危殆。
海洋生態學家羅謙恩稱,西貢浪茄附近海域有不少石崇、獅子魚及油錐等有毒魚類出沒,大多是誤踩牠們背部帶有毒性的鰭棘而中毒,傷口會出現劇痛,嚴重更會麻痹、甚至休克,如經治理後無恙出院,相信中毒機會較低;加上西貢一帶有大量海膽,受傷原因亦有可能是誤踩海膽或其他硬物,因受驚而出現休克。
羅謙恩續稱,西貢海域有極多品種的水母存活,所謂被水母「炸傷」,其實是指被水母觸鬚上的帶毒刺細胞擊傷,輕則傷口紅腫,重則毒液流向心臟,休克致命。即時可用冰水沖洗傷口,減低毒液流動速度,而助救者亦須戴上手套,因為毒液隨時留在傷口表面,一旦接觸亦可能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