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擬發行的新一批100億元通脹掛鈎債券(iBond),據了解要到本月下旬才登場,發售日期初步訂為7月23日,銷售至本月底止,是當局自2011年推出iBond以來,歷來銷售日期最遲的一次,惟最終安排仍待公佈。銀行界預期,首次付息年息率約4厘以內,按以往經驗,估計是次銷情亦反應熱烈,每名申請人料僅可獲分配約兩手債券。
記者:劉美儀 黃珮琳
是次發售的3年期iBond,亦為今年內首次向公眾發售的港元零售債券,散戶入場費最低為認購一手即1萬元(不計費用),假設年息率為4厘,每手債券每年收息約400元,估計政府亦會採取每名合資格申請人,最少獲分配一手機制。去年規定每位申請者只可提出一份申請,同名重覆申請不獲受理。
雖然市場曾傳聞iBond最快本周或今日推出,但據悉,債券要到7月下旬才登場,暫訂開售日為7月23日,按以往經驗,iBond一般銷售約8、9日,故應會在本月底完成銷售。是次乃政府第4次發行iBond,若落實在7月下旬才開售,剛好亦可以承接到3年前首次發行認購的iBond投資者,到期贖回後資金的出路。
星展銀行(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產品主管兼執行董事莊希表示,iBond回報與通脹掛鈎,能提供長達3年期、息率可觀又適合中低水平風險人士參與,故相信iBond「會好受歡迎」,每名申請人除可獲分配一手外,料最多亦會如去年般僅獲約兩手分配。
今年為歷來最遲推出
恒生銀行(011)助理總經理兼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亦指,因預計每名申請人獲分派iBond數量有限,故透過孖展借貸認購,散戶要考慮成本。新一批iBond年息率料可達4厘,他認為是目前港元資產中,回報最吸引而風險極低的工具。人民幣定存過去一直吸引「食息一族」青睞,但現時滙率波動較大,故不能直接將iBond與人幣定存的回報作比較。
iBond歷年均於本港回歸前後相若時間,向公眾銷售,2011年首次在港面世時,在7月11至19日銷售,供持有香港有效身份證人士認購;前年及去年度,則於6月初開售。
金管局上月初代表政府公佈,2015年及2016年到期的iBond系列,其第4個及第2個付息日之浮息年息率,水平均為4.12厘。
【學界佔中 黃竹坑現場】YouTube重溫:
http://bit.ly/71m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