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中場已成為現代足球的普世價值,個人技術了得的球隊如西班牙、巴西,會以控球在腳、控制中場為本,耐心組織攻勢,成功與否是另一回事,西班牙的兩場敗仗都是擁有較多控球時間的。球員盤扭能力平均較弱的球隊,就會以搶截方式爭奪中場控制權,例如荷蘭、哥斯達黎加等。
兩種戰略都是着重整體推進,過去世盃的「一人球隊」,如馬勒當拿時代的阿根廷、告魯夫時代的荷蘭,與比利時代的巴西,一人支配起整支球隊的情況,已不復見。如此格局,反而湧現了一群深受媒體欣賞的「無名英雄」:他們未必球技出眾,卻往往為隊友奔走全場,作出無私奉獻。
當中典範,首推荷蘭的古積特(Dirk Kuyt)。這位前利物浦球星已屆33歲,在紅軍的最後歲月更經常成為輸波的代罪羔羊。他在分組賽首兩場也不是正選,但他的超人拼勁,終於在十六強絕地反擒墨西哥一役,獲得回報。
前曼聯球星阿倫史密夫在英國《衞報》撰文力讚這位熱血橙人,他指出,古積特在他的個人第一百場國際賽上跑足全場,由左翼到右後衞位置都看得見他身影;當荷蘭需要攻擊,他就走到最前,需要防守,就迅速回防。
每支國家隊都需要尼馬、美斯這樣的魅力球星,衝鋒陷陣;每個社會都需要古積特、古斯達禾(Luiz Gustavo)這樣的無名英雄,默默耕耘,不計個人得失。
文:阿迪尼斯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