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再有公立醫院發生醫療事故。伊利沙伯醫院心胸外科去年7至12月期間,以過期半年的手術縫合線,為239名病人進行心臟手術,當中33人已經去世。據了解,使用過期手術線病人中,7人曾細菌感染,2人術後出現心瓣內膜發炎,但院方評估認為病人感染情況未有異常,離世病人死亡原因亦與手術線無關。院方正聯絡受影響病人。
239人做心臟手術中招
伊院心胸外科上周四(3日)接獲報告,發現去年下半年為病人進行心臟手術時,使用了過期的聚酯不可吸收縫合線,其保質期限至去年6月止,即最後接受手術病人,使用的手術線已過期半年。是次受影響病人共239名,主要接受心瓣手術,其中206人術後心臟病情況穩定,33人因自身疾病去世。
據悉,院方發現事件後,翻查所有相關病人病歷,發現7人的血液曾種出細菌,另有2人出現心瓣內膜發炎。但院方初步評估,認為病人種出的細菌均有不同,與若受過期手術線影響,應種出相同細菌情況,推斷有關細菌感染與手術線無關;而心瓣手術後出現心瓣內膜炎機會一般約1%多,故認為感染情況未見異常。
院方表示,手術縫合線保質期一般為4年,並以密封形式消毒包裝。據院方諮詢的感染控制專家意見,縫合線是否受細菌感染亦視乎其他因素,如儲存環境及包裝完整性。據悉,該批手術線一直放在手術室內,並在進行手術時才開啟包裝,認為即使保質期限超出半年,手術線受細菌感染機會很低,病人健康受影響風險極微。
院方會就事件作出調查,報告預期在6至8周內完成。而醫院手術室已全面盤點,醫院又正聯絡受影響病人進行健康評估,如有需要,院方會跟進安排相關檢查。醫院已設立24小時查詢熱線2958 5417,讓受影響病人及家屬查詢。
據了解,手術室本身有備用醫療物料恆常檢查機制,每次做手術前相關醫護人員亦應進行檢查。本身為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今次明顯涉及人為疏忽,更顯示眾多醫護從未就手術縫合線的製造及過期日子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