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共聚,有人說不敢向其他人說自己曾在積金局工作,我感到奇怪,像中學時代有些所謂「野雞」學校般,別人問你在那處讀書,那些學生只會輕聲說甚麼甚麼中學。相反,那些在名校就讀的,恐怕別人不知道,在假日也會穿上校服。
至本年3月31日,強積金計劃的總資產有5,100多億元,平均每人有20萬元,以平均收費1.69%計,每年有關的金融機構收取了87億元的收費。以每人的資產計,強迫之下有20萬元,是一項成就,因為在沒有壓力下,普通收入人士難以儲蓄這樣金額,而爭議問題在於收費。
積金局最近就推出核心基金作公眾諮詢,為沒有作投資決定的成員作出一個低收費而回報又合理的選擇。根據調查,原來有24%的強積金計劃成員沒有選擇基金,於是受託人會把這些供款歸入預設基金,若預設基金是保守基金或是保證基金,結果很可能是收費高而回報低,有24%的人沒有選擇基金不是好的數字,不可以用「忙」為理由,當事人也有相當大的責任,不要把責任全推給強積金制度。如果有很多人參與選擇基金,甚至是轉受託人,收費必定下調。很可惜連容許他們轉會的強積金半自由行也不太為大眾受落,但那個半自由行計劃的程序亦實在可以縮短一點及引入科技。
自強積金制度推出以來,平均的年回報有4%(已減去收費),算是可以接受的數字,當然比較另一些退休金計劃如津貼學校的公積金,過去10年的平均年回報為6.99%。它可以改善,但不至於邪惡。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