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基金經理為經濟把脈中資股有路捉

投資導航:基金經理為經濟把脈
中資股有路捉

美股越升越有,帶動恒指創出今年新高。不過,面對近年浮浮沉沉的中資股,股民不禁倒抽一口涼氣。中央近期推出定向降準等微調措施,究竟能否激活中資股呢?今期「投資導航」請來多位基金經理為中資股下半年走勢把脈,希望幫助股民撥開雲霧見青天。

中資股近期走勢陰晴不定,下半年走勢惹關注。 路透社

謝企剛:睇好科網醫療業

滬港通快車憧憬下半年開通,市場熱炒大藍籌及折讓概念股,不過,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謝企剛接受訪問時表示,中港兩地投資市場打通之後,國際市場對A股的關注將大大提高,相信投資機遇較目前市場想像的還要大。
謝企剛續稱,在A股股民普遍願意對高增長企業付出更高估值的前提下,認為在具利好因素支持的中小企同樣可看好,尤其醫療、科網及環保板塊。
市場關注內地下半年房產風險,謝企剛表示,內地樓市影響產業鏈大,如水利、建材及消費將間接受累,但他認為目前看內地地價仍然高企,即使樓價回調,速度亦不會快。

謝企剛預料,A股的投資機遇較目前市場想像的還要大。 楊柏賢攝

環保概念值得留意

他又相信,今年中國經濟最差時候已過,雖然在改革前提下,難以對中央大力放水抱有期望,但由於當局已推出微調措施,再加上環球經濟復蘇情況理想,利好下半年投資市場,但上半年經濟放緩壓力有機會體現在各企業中期業績,因此唯一難關在於8月業績期,因此下半年要選擇性尋找機會。
謝企剛指,在國退民進的前提下,改革對國企會帶來壓力,但醫療需求會急速上升,加上公營醫院允許私營參與的模式,將帶動醫療器材相關產業有長期的結構性增長。
另外,近日回調的科網板塊高增長潛力因素未變,尤其真正做到O2O(線上線下)模式及跟隨小米手機產業的手機設備股,都可以看高一線;最後,與經濟增長脫鈎的環保概念如垃圾發電、污水處理及新能源,亦值得留意。

黃瑞麒:吼三大投資主題

A股上半年持續尋底多時,但是否意味將有大反彈出現,有基金仍有保留。專責管理A股股票投資組合的德盛安聯基金經理黃瑞麒認為,內地股市在9%至10%增長預期及8倍市盈率低估值下,已進入合理有支持水平,再跌空間不大,但宏觀條件未配合下,目前仍難言尋底路將結束,建議只宜由下而上留意訊息科技、大眾消費及城市建設三大投資主題。
黃瑞麒認為,內地宏觀經濟正經歷有序放緩,企業盈利有機會跟隨走低,但目前市場普遍仍按首季高單位數增長為基礎,今年盈利看升13%,惟他相信實質增長或只有高單位的約9%至10%,因此他認為市場目前的預期仍然是傾向樂觀。
不過,他指下半年中央定向放水令流動性充裕,是正面因素,估計除非硬着陸出現,否則市況仍會持續在穩定區間中上落,「但下半年要升多10%至15%的機會,我覺得不大。」

黃瑞麒建議留意訊息科技、大眾消費及城市建設三大投資主題。 何柏佳攝

科網環保估值嫌貴

在市場一片追捧科網及環保板塊熱潮之際,黃瑞麒反而認為兩行業縱為大勢所趨兼增長空間可觀,但估值卻普遍昂貴,憂慮每次業績期即見調整,要選擇性揀股。
他又指出,該行會以炒作主題及企業質素為選股的考慮,當中以盈利前景透明行業較佳,例如內地獲政府鼓勵的訊息科技行業、受惠農民工消費能力上升的大眾消費行業,以及在基建撐經濟手段重臨下受惠的基建行業,均值得投資者留意。
至於中長線仍受經濟轉型困擾的行業如煤炭等,黃瑞麒則表示暫時不宜沾手。

林少陽:內地樓市泡沫大

「下半年走勢依然難通透!」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接受本報訪問時,一語道破中資股的前景。他表示,內地樓市問題乃核心所在,難以在一時三刻內解決,故此,他預期中資股只能維持上落市格局。
林少陽表示,內地樓市十年的大升浪,已經於2013年見頂,遺留下來的泡沫卻相當大,放氣需要一段長時間。雖然中央理解內地樓市過熱,但是不敢貿然大力打壓,因為連鎖效應太大,「密切的行業如水泥、鋁鋼、建築工程;遠至律師、會計、銀行,再延伸至地方財政,全部都會被波及。」
雖然不想樓價大跌,但新領導層希望治理過往10年的結構性問題,即前總理溫家寶的爛攤子,卻是不爭事實。林少陽笑言,內地金融政策是全球最差,「不過現時行啱條路,要的只是時間」。

林少陽預期,中資股下半年只能維持上落市格局。 黃偉傑攝

舊經濟股可以短炒

談到投資的機會,林少陽認為舊經濟行業有望可以穩定下來,相信存在短炒機會,但是要出現大升浪則比較困難。至於普羅股民最愛的內銀股,他表示,如果長線睇五至十年,內銀股現時肯定不算昂貴。
至於下半年另一焦點滬港通,林少陽認為,中長線而言,內地股市有望活化,亦預期新政策落實初期,市場會聚焦南水北調。
概念股方面,中資券商股及港交所(388)將會最受惠,而AH股差價收窄,亦提供投資機會。談到人民幣走勢,他認為升浪已完,未來只會上下波動,預計下半年可追回早前失地,全年埋單可持平。

龐寶林:9月有力展升浪

展望下半年中資股的表現,東驥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內地利好因素浮現,通過滬港通催化劑刺激下,中資股9、10月有力爆升一段。
龐寶林指出,美國收水及加息周期殺到,但歐日央行有意維持低息環境,環球投資環境進入「新中性時代」。他解釋,歐洲歷史性推行負利率,日本量化寬鬆政策加碼。

龐寶林表示,滬港通將成為中資股下半年爆升的催化劑。 李潤芳攝

中資股應趁低吸納

內地方面,政治環境轉趨明朗化,近期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接見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中央容許地方政府發債及定向降準措施,是最佳證明。
至於A股重啟IPO之後,未見對股市帶來太大衝擊,有利下半年中資股表現,若該類股份回落,策略應是趁低吸納,而非沽貨。
龐寶林續稱,市場上有不少利好的消息,有機會在8至10月份出現,包括企業業績報捷、滬港通出台等等,皆有望成為中資股爆升的刺激因素。
當中以滬港通政策為重點,倘滬港通雙向成功,意味外資投資A股自由度增加及成本下降,深港通等進一步利好措施有望出台,支持A股向上,恒指下半年有機會挑戰24000至25000點水平。
在投資策略上,受惠滬港通出台,除了以港交所(388)以及內地券商股作為鐵膽之外,其他受惠國策的股份,亦值得股民留意,例如受惠定向降準措施的內房股、受惠醫療改革的醫療股、環保相關概念的太陽能股、潔淨能源股,以及燃氣股等等。

【學界佔中 黃竹坑現場】YouTube 重溫:
http://bit.ly/71m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