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爆爛賬黑洞中外銀行遭殃 騙貸恐達350億

青島港爆爛賬黑洞
中外銀行遭殃 騙貸恐達350億

【本報訊】內地商品騙貸事件連環發酵,多家中外銀行或於青島港(6198)面臨近45億美元(折合350億港元)的騙貸風險同時,市傳天津港(3382)石化進口產品成為中國調查融資欺詐的最新目標。有專家憂慮,一旦騙貸事件於內地多個碼頭發生,相關壞賬或令內銀受到衝擊。
記者:黃尹華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由於外資行準備季度業績,因此正在評估於青島港面對騙貸的「風險敞口」,估計總金額超過5億美元。報道引述某大型商品貿易公司的交易員預測,若於青島港被重複質押的金屬品之抵押貸款成為壞賬,中資銀行牽涉金額將遠比外資行為大,而青島港騙貸案的調查重點德誠礦業的欠款大約45億美元(折合350億港元),其中大部份是中資銀行的貸款。
另外,知情的銀行業管理層稱,銀行擔心最終或發現相類似騙貸行為在青島港或其他地方更加普遍。

天津港欺詐案成新焦點

渣打銀行上周披露,其在青島港的「風險敞口」為2.5億美元。消息人士稱,被青島港騙貸案波及的外資銀行還包括荷銀、法巴、花旗等等。若不計及渣打,其他外資行相關「風險敞口」已超過5億美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津港石化產品欺詐案亦成為內地調查的最新目標。
路透社報道中提到,中石油(857)旗下貿易部門中聯油,曾以4,000萬元人民幣購入約4,000噸的混合芳烴,但5月前去提貨時,卻發現貨物被當局扣押。
而報道引述警方及貿易商人士稱,案件涉及至少一船存放在天津港的約3萬噸貨物,價值大約3億元人民幣,而中聯油所購的貨物是其中一部份。

鄧聲興:恐內銀壞賬增

對於連環商品騙貸案對金融市場的影響,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指,內地港口涉及商品融資的欺詐案越揭越多,除之前的銅、鐵礦石外,現在又涉及石化產品,顯示該種融資方式存在巨大風險,銀行監管薄弱。
如果銀行抽資,又可能逼使貨主斬倉,加速資金鏈斷裂,之後可能出現更多壞賬,對內銀股帶來衝擊。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認為,青島港貸款詐騙案曝光了一段時間,以內銀的規模,未必有實質影響,不過,詐騙案若存在內部問題,會影響管治權威,形象受損,又指若最終發現每個港口都有詐騙,對內銀的影響便較大。

【學界佔中 黃竹坑現場】YouTube 重溫:
http://bit.ly/71m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