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山脊線比作女人胸脯,那九龍群山只有飛鵝山和獅子山比較可觀,其餘眾小山只能稱作山丘,不過小山丘特別可親,街坊愛把它們當作後花園,成就另類名山。時光倒流至香港殖民建築物隨處可見的時代,眾小山雖小但高樓大廈亦少;百年後,小山依舊在,但它的形體和故事卻漸漸被石屎森林遮蔽。今日,且跟隨街坊們的足迹,探尋九龍三座隱於市的名山綠洲小故事。
記者:邵超
攝影:伍慶泉、黃子偉、陳永威、梁志永
嘉頓山空氣清新
嘉頓山是深水埗一座小山丘,因鄰近嘉頓麵包廠房,故街坊以此命名,它的位置也近窩仔街,故又稱窩仔山,從山上可看到西九龍、中九龍、青衣島、香港島甚至昂船洲大橋一帶,飽覽庶民風情和悅目海景,景觀冠絕九龍。
山下石硤尾公屋密集、深水埗街道人流如鯽,藏着許多小人物打拼故事,當中有對年輕夫婦劉子軒和凌苑珊,在石硤尾開設皮革工作坊。這天,我跟他倆和他們的家人朋友登山,嘉頓山入口向來隱蔽,多得美荷樓活化為青年旅舍,外牆標上晨運徑小牌,指示才清晰起來。此山雖僅一百米高,登上這秘密後花園卻可瞬間逃離繁囂,走走停停爬了約五百級梯級,日曬下一眾年輕人走得氣喘,倒是凌苑珊爸爸做慣晨運,抱着小孩拾級而上仍然氣定神閒。上山觀景很隨意,山邊呈梯田狀,有充足空間或躺或坐,沿山坡種了樹木,也豐富了景色。
常說獅子山精神代表香港,嘉頓山下同樣見證着一個又一個的典型香港打拼故事──石硤尾是香港第一個公屋的所在地,一場大火令政府開展迄今已有六十年歷史的公屋興建計劃。深水埗至今依然是平民樂園,大南街一帶是皮料集中地,在二人還未開皮革工作坊時,在這區已留下足印。首次從山上俯瞰石硤尾,兩夫婦都感覺不可思議,凌苑珊:「第一次擺攤、開皮革工作坊、拍檔退股、開創意小店,兩年便過去了。」才不過二十多歲,最初擺檔還是少女,忽然一天,在家穿着底橫的劉子軒說:「我們結婚吧!」語調跟當初決定辭工開皮革工作坊一樣輕描淡寫,自此篤定,她身份一躍變成太太,一年後又變成媽咪,人變得成熟,但二人獨處時總是你推我撞,猶如大細路,「朋友都叫我們低B夫婦。」看他倆走樓梯時也動手動腳,大笑大鬧,笑聲充斥這美麗的後花園。
小山生活百態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