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一遊行,首次出現較大規模的垃圾回收。上月熱心網友開始聚集,在臉書成立群組「結束一桶專棄」廣邀同路人,臨近遊行,火藥味慢慢傳開。
有大學團體自發印製「香港要普選」貼紙,又特製了原子筆,他們的臉書上還有貼上貼紙的樽裝水相片:「係咪好想要先?」網民不客氣地留言:「完全唔想要!我識得自己帶水樽,同埋遊行沿路都有好多可以裝水嘅位置,唔該收埋你啲水,我地唔要充滿垃圾嘅遊行,多謝晒。」
最初大學團體還回應:「如果你不想要,可以拿貼紙和筆,水樽也可以再用。」「水樽也可以再用?你拎上手就知有幾薄身啦!」另一位網民反駁,薄身膠樽確實多用幾次就會變成垃圾。留言像熱鍋裏的油,一下子炸開,「結束一桶專棄」群組成員之一的日青批評:「本來水樽可以分開pet、pp、pvc三個物料回收,那圓形貼紙令那pvc招紙更難回收。你這設計顯示出你對環境毫無認識,也很不尊重市民!」
然後,又傳出學民思潮和學聯準備了2,000支綠色螢光棒。「無得回收㗎!還會污染堆填區!點算點算……」「結束一桶專棄」發起人之一的Celia Lau激動地分享。
開始有反彈,身邊朋友勞氣:「在這種大是大非的時候,香港都快不行了,還顧着垃圾嗎?」
「如果香港真的爭取到民主,但變了『垃圾港』怎辦?就算有普選,地球都污染了!」Celia Lau在七一遊行的街頭,一邊回答,一邊忙着接電話安排義工。「結束一桶專棄」最後召集了大約100名義工,幾乎把沿途所有垃圾桶都守住,他們用卡紙封起垃圾桶,放三個大膠袋分別回收紙張、膠樽、金屬,遊行人士丟垃圾都要分類。義工們不但不會說「謝謝」,偶然還會開口教訓:「這次我幫你,下次你要記得帶水樽,不要單張就別拿。」
Celia坦言,活動對象是政黨和主辦單位,希望所有行動都可考慮對環境的影響,真正推動公民社會。她曾經聯絡民陣,建議大會呼籲市民自備水樽,所有街站放三色回收箱,對方沒反應。「今年多了人印貼紙,這是沒法回收的,就算不能減少宣傳品,也不要增加垃圾啊。」Celia苦笑。
現場是令人感動的,親子組織「綠腳丫」帶來一班小朋友,坐在地上處理水樽:分開樽蓋、招紙,每個水樽都要踩扁──他們由4點到8點,一共處理了超過16,000個膠樽!有些人把廢紙塞進膠樽,小朋友很努力地把廢紙拉出來。沿途收集的傳單、紙扇,也裝了兩個半兩米高的大鐵籠,把這些物資交給商業運作的回收商,而不是仁愛堂等慈善機構,雖然賣掉都不夠運費,但起碼肯定回收後可以再用。
「環保大晒咩!」也許有人會質疑。七一是難得的發聲機會,不派單張紙扇如何宣傳?螢光棒的確上鏡,難道要禁用?國際間其實亦一直為此頭痛,所以才想出「碳抵銷」的方案,若用電、排污等碳排放真的無法避免,可以在別的地方減少影響。個人行動也可訂立總碳排放量,容許每次行動彈性加減。誠然,這種彌補方式仍受到質疑:一支螢光棒裏面的有毒物質根本沒法處理,茹素一個星期也抵銷不來,可是彌補行動起碼能顯示污染者知道後果:社運也不是大晒的,無理由要地球埋單。
主辦單位明年請三思。個人方面,這個夏天自備水樽吧,雖然我們無法令垃圾立即下台,但起碼不為香港添垃圾。
Profile:陳曉蕾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