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太清的祖父鄂昌係滿洲鑲藍旗人,他是大學士、首輔鄂爾泰的侄子。乾隆二十年(1755年),鄂爾泰門生胡中藻因《堅磨生詩鈔》獲罪,與他有唱和的鄂昌受到牽連,被乾隆賜死。家境由盛轉衰,太清之父鄂實峰以游幕為生,太清青少年時期也嘗盡飄零、愁鬱。奕繪的祖母(榮純親王永琪的福晉),是鄂爾泰之子鄂弼之女,顧太清因這層親戚關係,得以出入榮府。
奕繪是乾隆的曾孫,乾隆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之孫。奕繪的父親、榮恪郡王綿憶是永琪第五子。奕繪14歲結婚,夫人妙華年長他一歲。嘉慶二十年,16歲的奕繪襲貝勒爵位,他雖屬天潢貴胄,擔任過漢軍正白旗都統等職,曾奉命管理御書處及武英殿修書處,他卻對詩詞歌賦、金石鼎彝等,最為迷戀。
奕繪與詩詞、繪畫俱擅的顧太清,是旁人眼裏的神仙眷侶。妙華於道光庚寅年(1830年)去世後,奕繪一直沒有再娶,夫人之位空置,也未納妾,這在宗室子弟裏,極為難得。太清雖為側室,那幾年盡享丈夫之全心全意,頗為怡然自得。夫婦倆有顯而易見的相契相得:奕繪號太素,她就號太清;他的詞集名《南谷樵唱》,她的詞集則稱《東海漁歌》;他別號幻園居士,她即自號雲槎外史(晚年以此署名,寫過《紅樓夢影》和《桃園記傳奇》);他的全集叫《明善堂集》,她的全集就是《天遊閣集》……總之,樣樣對稱,都是絕配。
顧太清與奕繪的唱和,比比皆是。她稱他「夫子」,奕繪購得古玉笛一枚,填《翠羽吟》詞,邀她同詠;她的《鷓鴣天》小序則說:冬夜聽夫子論道,不知不覺漏下三更,盆中殘梅香濃,有所感悟而賦詞;兩人經常就同一題目吟詩填詞,她的詩詞,密集地「次夫子韻」;顧太清善畫,奕繪大量題詠她的畫作,她也經常為奕繪的畫題詩;黑龍潭、慈溪、房山……兩人都曾共遊,形影不離。
奕繪預支十年俸銀二萬七千兩,精心營建南谷別墅,這處舒適的山居,既可春秋遊賞,夏日避暑,還寄託了跟顧太清「白首此嘯歌」的願望。別墅附近的山谷,他倆經常並轡騎遊。清流潺湲,鴛鴦對對,觸目皆是美好。
35歲那年,奕繪給太清寫有四首七律,說「讀書深喜同吾好」,他很滿足於彼此的趣味相投。幼子載同夭亡,奕繪有哭子詩八絕,「文章願同汝母好,頭角不類諸兒痴。」他對太清的才華,一向不吝贊讚賞。
可惜奕繪39歲就病故了,顧太清曾遭婆母驅逐,被迫攜子女遷到外面賃屋居住,苦不堪言,想起往日的花好月圓,每每觸景傷情。讀到奕繪的詩作,太清經常泣不成聲。她寫有許多悼亡詩詞,每到自己與奕繪的生日,或奕繪忌日以及清明等易感之時,都要援筆「哭先夫子」,寫的詩詞浸透悲涼、黯淡。
顧太清早年的坎坷、飄零,緣自祖父因詩歌獲罪、致死。嫁作貝勒的側室,終於掃盡往日的悽酸、壓抑。後來,因為詩畫才華,顧太清當年享譽士林與皇族。現代的研究者將她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