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看過《永遠的零》這齣反省二戰的電影,不知道他看的時候是睡着了還是看到甚麼一般人看不到的訊息,只知道這位令自民黨重新執政的政治人物正一步步把日本推向危險的境地,正一步步擺脫二戰以後日本一心擁抱的和平體制,準備在外交以至軍事上大展拳腳。
最新近、最矚目的動作,當然是改變戰後各屆政府內閣對參與對集體自衞的規限,讓日本可以以保護盟國為理由動武出兵,到海外作戰。
表面上看,今次轉變沒有太多即時的影響,因為日本的集體防衞義務責任只限於美國,不直接涉及北約或其他國家,需要日本真正出手的機會不大。而且,美國是當今的世界超級軍事強國,敢直接向她挑戰、跟她開戰的國家根本沒有,只有極少數像阿蓋德般的恐怖組織才敢動手,日本需要引用集體自衞權的機會不大。
只是,這樣的看法忽略了實質及長遠的改變。首先,日本的確只跟美國有直接軍事聯繫,的確只有美國這個軍事盟友,沒有加入其他軍事同盟或安保條約。問題是,美國這個盟友的手伸得極長,既是北約核心,又跟以色列、中東一些國家有軍事合作,在亞太區包括南韓、菲律賓、新加坡都有軍事基地。
一旦這些基地遇襲,又或是北約成員國出事,又或中東再現亂局要美國出兵,日本自衞隊都有可能被捲進去,成為美軍的後勤甚或跟美軍並肩作戰。對二戰後宣佈放棄戰爭手段,擁抱和平憲法的日本而言,這樣的改變不可算不大。
更重要的是,解禁集體自衞權,將在軍事上令日本自衞隊改頭換臉,變得更準備投入戰爭,變得更battle ready。事實上對一直希望日本分擔東北亞區軍事責任的美國而言,解禁集體自衞權意味日本自衞隊可以在更多情況、更多衝突中協助美國的軍事行動。而自衞隊要有能力擔負這樣的支援任務,它必須有更多訓練,更多聯合演習,在軍事、軍令體制上跟美國更密切。
簡而言之,自衞隊需要具備隨時在不同地方作戰的能力。一旦自衞隊變成了美軍側翼或副手,它已不再是自衞性質的部隊,而是正式的軍隊,可以投入不同戰場。對擁抱和平主義,不搞強兵建國近70年的日本來說,這個轉變是根本性的,對地區形勢將有深遠影響,日本的亞洲鄰國不可能不警惕。
此外,正如反對修憲及行使集體自衞權的《朝日新聞》所言,安倍政府今次解禁集體自衞權是在大部份國民反對下強推的,是在沒有仔細向日本人解釋的情況下達成,是運用他在政治上的強勢促成。可以說,安倍隻手推翻了近70年來日本政府的外交及安全策略,議會及民間無力制約阻止。這種漠視民眾、輿論的反應,實在有點像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走上擴軍侵略之路的感覺。
今年是一次世界大戰開戰100周年的日子,明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終結70周年。作為犯下嚴重戰爭罪行的日本,居然選在這個時候重走「強兵」之路,放棄和平憲法,把東亞地區推向新一輪軍備競賽。這對歷史、對曾在戰爭受苦的人,實在是最大的諷刺。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