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 局】
本港零售連續四個月出現下跌,但隨着去年「搶金潮」的高基數影響逐漸消退,5月份的跌幅已顯著收窄。到底這改善勢頭未來能否持續,下半年零售是否可回復溫和增長?這將很大程度取決於內地旅客組合的轉變,還會有多「劇烈」。
無限量增旅客冇意思
近月零售轉弱,除基數影響外,絕大部份原因是旅客消費力下降,並非旅客減少。市場早前擔心、連旅客增長都「保不住」的情況,最終沒有實現,零售商暫可放下心頭大石。
本港旅遊業正發生「質變」,仍是個不可輕視的事實。內地豪客比重不斷減少,「買平嘢」的Day-tripper則不斷增加,這走勢至今仍沒有任何減退迹象。5月份內地過夜旅客的人數,按年僅升10%。而過夜旅客的消費力普遍較高,去年其人均消費額就超過8,000元,是不過夜旅客的3倍。
豪客「失蹤」,究竟他們去晒邊?打貪當然是其中一個令豪客減少的原因。有業內人士指出,有一個因素是他們過去都忽略了:由去年開始,有大量國家開始簡化對內地旅客申請旅遊簽證的程序,尤以歐洲及東南亞國家最為明顯。以前內地客出外旅遊,申請簽證程序複雜,故香港對他們而言是最直接、方便的選擇。但今時今日,內地客出外旅遊,限制已大幅減少。在「公平競爭」下,香港是否仍有足夠吸引力?
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單靠賣奶粉和洗頭水來催谷旅遊業的。無限量地增加人數沒意思,想辦法提高整體旅遊業的質素,才是策略。
記者:吳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