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言中醫:三伏天灸改善陽虛治敏感

「專」言中醫:三伏天灸
改善陽虛治敏感

似乎越來越多人患上鼻敏感、氣管敏感及眼敏感等敏感症。若有敏感症之餘還有怕冷、動輒汗出、容易感冒、容易腹瀉等症狀,就可能屬於陽氣虧虛型的敏感體質。中醫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氣」推動人的生長發育,當中的陽氣亦負責溫煦、防衞人體、抗禦外邪等功能。
若平素日常生活不注意,時時渴冷飲乘涼,好逸少動等都會耗損體內的陽氣,導致陽氣虧虛。要改善陽虛型體質,除日常生活上注意,多作運動,少進食生冷外,在三伏天時做天灸亦是其中一個治療方法。
三伏分別為夏至起計算出的三個「庚」日為初、中、末伏。所謂三伏天,正是夏季中最熱的日子。人體為了散熱,皮膚腠理較開,在此時再利用辛溫和刺激性大的中藥製成藥貼,敷貼於相應的穴位,可達到溫陽益氣,減少及預防疾病發作的效果。中醫師會先為病人診症,辨別體質,若屬陽虛體質就可進行天灸治療。治療的過程約為1至3小時,治療時間的長短和所用穴位均按病人的病情症狀和年齡決定。

皮膚紅熱勿搔癢

由於天灸穴位敷貼療法會使皮膚局部泛紅,甚至起泡,所以在敷貼期間,病人會有痕癢或針刺感。如病人覺得藥物太刺激不能忍受,亦可按情況減少敷貼時間。於除藥後一段短時間內,皮膚亦可能局部持續泛紅、灼熱及痕癢。患者切勿抓癢,以免皮膚破損。天灸雖然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由於藥物多為辛溫刺激之品,故孕婦、年老體弱、皮膚有破損或對所用藥物曾有過敏反應者,一般不建議接受天灸治療。

撰文: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林平方醫師
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