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教人感動!無懼威權,在雷暴警告下,勇敢走出來,讓全世界看見!今年,很多人有生以來第一次走上街頭,用雙腳表達心聲,這個政府已經令人失望至極。即便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說,遊行規模不會改變中央的決心。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11年來,香港人變了,變得關心政治,把自己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緊緊聯繫。這座城市不再是過客之城,而是安身立命的所在。
03年的50萬人遊行,很多人分析說,政治因素是次要的,真正原因是SARS肆虐,經濟蕭條。所以在那之後,北京認為只要解決好香港的經濟問題就一切搞定。那麼今天呢?香港經濟不算壞,卻仍有51萬人上街,這是對強國的叫板:錢買不起香港!
香港人為甚麼上街?近年,香港有一些親中媒體給反對派扣帽子,指摘他們搞「去中國化」。其實,哪有甚麼「去中國化」呢?香港人是中國人的事實,不是喊口號或發狠願可以改變的。香港回歸17年,唯一實現的,乃是「去英國化」──英國人一百多年管治香港,留下的核心價值與普世價值:自由、法治、人權、憲政……這些支撐香港的支柱,回歸才17年,就都被白蟻蛀蝕殆盡。
今年遊行人數之眾,與白皮書的刺激,公投的鼓勵,及吳亮星等一眾建制派的倒行逆施官官相護,皆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在北京步步緊迫下,香港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今天的香港,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刻。無論中央花多少維穩經費,搞多少慶回歸活動,也無濟於事。
1980年代英國人初步跟中國談判香港問題,香港人擔憂前途,英國人希望以主權換治權,甚至中共擔心會喪失當時三分之一的外匯,或許也明知回歸之後港人無力自治。但是鄧小平是鐵了心,做好了即便是賠本買賣也要做的準備。鄧小平當然不儍,早算過賬了,收回香港在政治宣傳方面的意義,是筆無價的財富,這對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具有極強的正面效應。所以香港回歸才被賦予上百年雪恥的意義,會變成一齣民族主義大戲,直到今天還在隆重上演。
選舉,是香港之最後底線,沒有退路。今天不似八九,香港人不是要參與大陸民主事業,僅僅要求在自己的土地上發起自救運動,井水本不欲跨界,奈何河水不放過。中英談判,中共拿出十六字的香港方針:「收回主權,保持繁榮,港人治港,制度不變。」負責港澳事務的廖承志斬釘截鐵給了七項承諾,其中一條是:香港將來怎樣搞選舉,香港人自己去考慮,自己去協商,但北京不會提出名單。當年的話,今天的謊話,才沒幾年,已滄海桑田。
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漢清把《白皮書》捧到與《基本法》一樣重要的地位,是對《基本法》的踐踏。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七一當天於北京接見香港青年,叫香港青年提高法治意識。何時輪到北京高官來教育香港人甚麼是法治呢?香港人今天做的,正是在實踐法治,要求落實《基本法》賦予香港人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力,敦促中央兌現當初承諾,並且檢討法律中不合理的部份。
香港人眾志成城的決心,天地可鑑。有人這樣總結目前的大陸:人心大壞,形勢大好;香港則應該是:形勢大壞,人心大好。
許驥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