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求存 - 利世民

利字當頭:求存 - 利世民

昨日究竟有多少香港人上街,是多是少,是輕是重,大家心目中都有條數,無謂執着。重點是甚麼令香港人如此躁動。
有人說,是《蘋果》在煽動民情,唯恐天下不亂。對不起,《蘋果》沒有這般能耐;而且有理由相信,《蘋果》的影響力正在遞減當中。久不久總有些學者搞個甚麼「傳媒公信力」調查,《蘋果》總是最沒有公信力的一家報館。不過,我單純主觀正面地去想,調查也可能反映《蘋果》的讀者群最具獨立思考能力,報紙說的話不盡信,但求知道這份報紙代表社會的某種觀點。
我認識有許多朋友,是一邊看《蘋果》一邊鬧;但他們堅持要看要買,就是怕香港連這一點聲音也容不下,說明這個城市大勢已去,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份。
今年七.一動員最有力,應該要數吳亮星。其實北京想香港多點和諧少點紛爭,不用找黑客去攻擊《蘋果》,只要取締那不才的吳亮星就夠了。《蘋果》只是個讓人放嘴炮的基地,傷不了香港分毫,但吳亮星那份笨拙,肯定有違香港核心價值。香港人心底裏就是崇拜能力;讓沒有能力的人掌握權力,總會令香港人無名火起。
香港人明白,這個城市建立在比浮沙更虛的基礎;一直維繫着這個城市的,就只有那份求存的意志。本來,香港就是由一群為求生存的人組成的聚落;唯利是圖的文化,曾經是香港人求存的手段。
現在香港人的求存意志,確實跟過去有點異變。從前,香港人是尋找機會和空間,現在變成了只望持盈守成。尋找機會,是同枱食飯各自修行的關係,談不上甚麼團結。今天的香港,政治介入市場,醞釀出一個封閉的經濟觀,圍城意識越來越強;如是者,香港人團結起來,團結也成為了求存的模式。
梁振英說甚麼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實在是諷刺至極,皆因北京統治者最不想,就是見到香港人團結。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