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財稅改革成最後稻草

國策解碼:財稅改革成最後稻草

政治局在周一正式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是去年11月三中全會以來,首個具份量的總體性改革方案。若對財稅制度大動手術,相信能增加外界對之後的國企改革、金融改革、市場化改革的期望。但如果方案冇料到,市場對中共改革的耐性,恐更難以維持。
目前內地財稅制度基於1994年制訂的「分稅制」,即地方政府收入大部份上交中央,再由地方向中央申請要錢。制度運行多年,已產生諸多問題,包括容易製造貪腐空間、地方政府財力不足,要依賴賣地收入、財政極不透明,地方債失控等。財稅改革方案主要針對上述三個問題,一方面將原來地方負責的部份民生支出,改由中央負責,另一方面則增加地方的稅收,與此同時,再增加政府預算的透明度。
上述方案如果落實,地方政府日後將減少依賴賣地收入,維持地產泡沫意欲減低;另外,多個增加地方財力的稅種,包括資源稅、房地產稅等會加速去馬。同時,中央部門尤其是發改委,對地方經濟影響亦將減少。但要達到改革目標,需要將財政利益分配機制打破重建,政治局通告亦指,「是一場牽一髮動全身的硬仗」,只要求到2016年基本完成,可見難度不少。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