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萬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這個數目當然不及13億人多。用「幫黨出聲」的邏輯,全港700萬市民,有620萬香港市民是沉默大多數。
香港有300多萬登記選民,投票率通常在四成多到五成多之間。我做過簡單的統計,過去三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由150多萬到180多萬,全港公投的80萬票,就等於投票選民的43%到53%,一半選民通過電子投票和實體票站爭相表態,80萬人的怒吼,難道當權者可以不屑一顧嗎?
全港公投的人數飊升,中央政府開始改變強硬的口風,由起初喊打喊殺,說公投非法無效,到「雖無法律基礎,也是民意的一種,中央和特區政府都可以參考」,北大法學院教授饒戈平說了這番話,特區官員馬上鸚鵡學舌,齊齊降溫。口頭降溫,只是策略上的調整,是不想刺激更多人七一上街,但骨子裏仍然強硬,絲毫沒有任何順應民意的迹象。七一大遊行,頂着30多度高溫,悶熱難擋,人數創近年新高,多達51萬人,可見,說了等於沒說的廢話空話,沒產生任何降溫的作用,反而激起極大的民憤。七一上街人數創近年新高,因為近來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激起港人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白皮書顛覆了整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初衷,中央「全面管治」的粗暴固然令人反感,法官也是「治港者」,必須愛國的說法,更令無論是資本家、中產者,還是無產階級都感到莫名的憂慮。行政立法早已「大被同眠」,香港只剩下司法獨立這根救命草,拿掉了,香港豈不馬上沒頂嗎?1,800位法律界人士黑衣沉默大遊行,使香港人明白,危機迫在眉睫。
隨着政改諮詢期結束,官員急不及待走出來否定「公民提名」,窮凶極左的北京代言人,提出門檻高得驚人的篩選方案,如果香港人不挺身喝止,2017年假普選,將會毫無疑問,成為事實。
新界東北發展的爭議未息,橫蠻又無能的吳亮星,霸王硬上弓通過前期撥款,程序和制度暴力肆無忌憚,全無制衡。今天用橫蠻粗暴的方法通過撥款,建制派食髓知味,他朝難保在廿三條立法故技重施。警鐘已經敲響,港人如果繼續麻木,自由人權將在一夜之間失去。
公投結果,真普聯的三軌方案勝出,公民提名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議題,是近九成投票者反對「袋住先」,若不符合國際標準,在立法會佔關鍵少數的泛民,應予否決。這是泛民支持者的民意,將綑綁着泛民立法會議員的投票取向,寧願原地踏步,不能行差踏錯,哪個泛民政黨在關鍵時刻轉軚,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2014年是香港歷史的關鍵時刻,政制發展已走到十字路口,51萬人上街,表達了清晰而響亮的民意,如果中央和特區政府一意孤行,背離民意,香港將會墮入無法管治的深淵。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