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 給香港的情書

因為愛 給香港的情書

畢明在專欄寫道:如果香港每一區都有人給它寫情書,多好。因為愛,讓我們一起實現夢想。香港幾好都有,就在身邊。每一區總有讓人哭過痛過笑過浪漫過的一樣東西、一個人物、一處地方、一個故事、一段回憶、一個地標。珍惜過去香港。擁抱今日香港。祝福未來香港。因為有愛。
策劃:蘇朗智

觀塘 緬懷臨時街市開餐

我從小住在茶果嶺。那裏有碼頭、有煤氣檢管站、有安置區、有村落;我們常走半小時的路,到裕民坊臨時街市吃飯、買衫、買文具、與朋友打羽毛球、到寶聲戲院看《天空之城》,在暑氣蒸騰的街上等媽媽一起走路回家。大家都說觀塘很荒蕪,我卻覺得這裏很寬闊、很繁華。
我想你不算是我的至親,但原來我的回憶都有你在旁。看見你現在的模樣,原來我真的會不捨、心痛。
文、插畫:Stella So

銅鑼灣 五分鐘離群索居

我的故鄉是銅鑼灣,是我從出生到成年的背景。
80年代如果愛麗斯要再夢遊,大概也要選銅鑼灣。
但不論是乘車還是走路,從軒尼詩道進入波斯富街再入禮頓道走向開平道,百貨店、海味舖、燒臘佬、藥房、酒樓、書局、到保良局,從旺點輪迴到靜區,五分鐘,竟就換了人間。這面的銅鑼灣特別文靜,希慎道、開平道、恩平道,人稀,像無人的街,每次回家,從石屎森林到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像一次小規模的歸於平靜。每次,都給我一種離群索居的感覺。很舒服。
地標是利舞台。
文:畢明 圖:梁志永

旺角 你點醜樣,我都鍾意你!

阿西菜街,我恨死你!
今天,你睇吓自己變成乜嘢樣,你再沒有了以前那股清純恬靜和動人的書卷味喇!你群埋土豪篋神後,滿身俗臭,整日穿金戴銀揀首飾,塗脂抹粉set拫妝(「拫」讀「恆」呀),追潮流換手機,近嚟,仲幫襯啲無藥賣嘅藥房搶奶粉,你好庸俗低品味囉!
不過,無論你醜樣成點,我都咁鍾意你!
恨你,也只因太愛你!
我更恨我自己無能力保護你,你才變成咁!
放心!我永遠愛你,你本來就屬於我的嘛!
我𠵱家唔得閒再同你講啦!我要搵錢贖你返來呀!
你等我,等我……等我呀
愛你一生一世的旺角黑夜揸fit人──阿銘
文:彭志銘 圖:梁志永

石硤尾 追憶消失歲月

從不曾住石硤尾,有何關係?詩意地說,每個香港人都是你的「村民」。我們都曾浴火,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從廢墟和情義裏找到生命。石硤尾之美,在於她是整個香港故事的搖籃,見證着香港最重要的東西。半世紀後,血淚交織的石硤尾,幕幕悲歡,一一遠去,追憶香港那段消失的歲月,倒令現在的我不時隱隱作痛……
文:張帝莊

中環 何處非空城

也許,這些影像都是我的「生命回顧」,帶我重返記憶中的美好老家。也許,撥開浮華,城市的裡子只餘空洞城廓。又或者,何處不是空城?
假如我說這樣做只是為了好奇好玩,香港人又會怎麼說?
文、圖:John Choy

大埔林村 食蕉都難

天寶蕉樹:日日見住你,聽說你是新界名種,可是幾年來都無緣吃到。
最初你被微金菊纏上,如今又幾乎被修水渠的鏟泥車撞倒,村民還說這塊地很快要蓋滿豪宅……這個年頭,食蕉都咁難,講土地感情仲難!
文、圖:陳曉蕾

西貢 笑臉.海鮮.BBQ

我愛西貢的原始,我愛西貢的天然,我愛西貢的奢華,我愛西貢的草根,不被拉篋水貨污染,沒有金舖藥房霸佔,我愛看到每張到來的笑臉,游泳出海吃海鮮,放狗閒逛BBQ,我愛看到人人樂極回家,我更愛這裏就是我的家。
文:彭秀慧

沙田 單車公園成長印記

成長在沙田,離不開城門河。80年初全家搬入大圍隆亨邨,那時它仍是發展中的新市鎮,新舊交替。小時候放學回家經過城門河,這時候,夕陽把晚霞的色彩塗抹在河面上,那金光閃閃、一望無際的河景總令我卻步。往日母親會牽着我的小手,和我到大圍單車公園(已執笠),由三輪車到兩輪車,再駛出城門河邊,見證着我成長印記。
長大後雖已搬離沙田,但這條點綴城市的流水卻從未改變,仍是我最愛的地方。
記者:何嘉恩

中文大學 仰視的守護塔

開,外邊不一定是康莊大道。香港風雲變色的每一個危機,總有中大人捨易取難、無懼荊途。時代濁浪滔滔,君子塔挺直腰板,屹立山城之巔,依然是我們仰視的守護塔。
文、圖:馬傑偉

香港仔 我有我的海闊天空

亞張是水上人,祖籍台山,但習慣四海為家,「去到邊食到邊」。20歲那年中韓開戰,共產黨向漁民募兵募船,戰場上三人共用一支槍,無異於送死,亞張為了保命,駕船逃到香港,一住就是49年。「香港仔曾經係漁港,好巴閉㗎!𠵱家得番唔夠一成嘅船捕魚,變晒啦!」當年香港仔好不熱鬧,岸邊泊滿小吃船,叫賣聲不絕於耳,斗零一碗白果粥、一條油炸鬼,亞張已覺人間美味。現在亞張放棄了本業,改為經營觀光船,仍奔波海上,只因此處海闊天空。
記者、攝影:彭海燕

鰂魚涌 忘不了的淡淡煙草味

鰂魚涌對我來說,總有一股煙草味。
1979年3月12日,陰天,潮濕,那時我到了香港,住在麗池附近,才下來,就被一股煙草味籠罩住了。「那裏有一家煙草廠(編按:香港𤀹草有限公司)。」父親指着一幢大廈告訴我。香煙廠邊上是香港殯儀館,有朋友來看我,我總是告訴他們:坐電車,過了殯儀館就到了。
朋友多數忌諱:你能不能說過了「大酒店」就到了!這是我最早接觸到的香港文化,跟那一股幽淡的煙草味一樣,印進了記憶。如今,煙草廠早沒有了,但也奇怪,每次我經過那裏,依然會聞到那一陣陣混在濕氣中的煙草味,即使那天陽光燦爛,空氣彷彿也是濕的。
文:李純恩 圖:梁志永

記於回歸十七年

【7.1上街】自己政府自己揀,直播7.1大遊行:
http://71.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