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色彩繽紛當糖果誤服過量維他命 兒童須換肝

蘋果生活:色彩繽紛當糖果
誤服過量維他命 兒童須換肝

【本報訊】維他命丸造型色彩繽紛,兒童易當成真正糖果誤服,隨時中毒甚至令器官衰竭。大埔那打素醫院去年處理900多宗兒童家居意外,逾六成涉五歲以下兒童,當中不少屬藥物或化學品中毒和跌傷頭部個案,有人因一次過服食50粒維他命補充劑須留院觀察,也有四歲兒童誤飲半樽潤膚乳。醫生籲家長勿將藥物存放於兒童輕易觸及的位置。
記者:佘錦洪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鄭恩華表示,今年初有母親將一樽維他命補充劑隨意混在糖果堆中,但後來發現只剩空樽,懷疑四歲兒子誤當糖果一次過服食50粒,遂到急症室求診。經一晚留院觀察及抽血檢查後,該名男童最終無恙出院。
鄭稱這些補充劑包裝色彩繽紛,家長以為是糖果或健康食品,抱「食多啲唔怕」心態,警覺性較低。他指維他命B和C可通過水份排出體外,但脂溶性維他命如A、D、K等則會積存於肌肉或肝臟,過量攝取可致肝衰竭,以往曾有兒童因連續六個月服用過量維他命A而要換肝。

家居意外傷頭比率高

鄭又表示,有兒童因服用家人的抗抑鬱藥物引致短暫昏迷送院急救,亦有一名四歲兒童誤飲半支潤膚乳液而要留院觀察,籲家長勿將藥物或化學品存放於兒童輕易觸及的位置,以免發生危險。
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部醫生梁遠雄則指,跌傷也是常見的兒童家居意外,佔整體處理個案超過六成,大部份都是傷及頭部,「小朋友傷頭比例較高,一撼就撼親個頭」。
臨近暑假,他表示兒童較長時間留在家中,一般雙職家長依賴外傭或祖父母照顧子女,惟外傭安全意識不夠高,而長者體力反應亦跟不上,一不留神就容易發生意外。
梁又指,醫生會評估意外個案的家庭背景、照顧者能力及受傷情況,視乎情況轉介到醫院的職業治療部,由職業治療師上門家訪,針對家居環境及設施提改善建議,防止再發生意外。
大埔那打素醫院去年處理約3,000宗兒童創傷個案,其中有900多宗屬家居意外,涉及5歲或以下兒童的個案有568宗,佔整體個案超過六成。

兒童家居意外急救方法

【燙傷】

以清水連續沖洗患處十分鐘,勿塗豉油或牙膏以防感染

【異物入鼻】

按住一邊鼻孔,以氣囊或嘴對嘴方式吹氣令異物呼出

【嬰兒哽咽】

重複以手指按壓胃部或以手拍打背部五下至吐出哽咽物

資料來源:鄭恩華、梁遠雄醫生

【7.1上街】 自己政府自己揀,直播7.1大遊行:
http://71.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