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歐盟領袖峯會中,英國首相卡梅倫吃了英國1973年加入歐盟以來最大的敗仗,不但空手而回,還暴露了英國在歐盟是孤家寡人的窘態,大大增加英國未來幾年退出歐盟的機會。
事情是這樣的。今次歐盟峯會最重要的議程是決定歐盟行政機構首腦──歐盟委員會主席的人選。事前的大熱門及唯一人選是致力推動歐盟一體化的前盧森堡首相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新選出的歐洲議會多數議員支持他,多個歐盟大國包括法、意、德都認可他當主席。只有卡梅倫不肯隨大隊,幾個月前就一力反對容克出任主席,並積極拉攏一些較新的歐盟成員國如波蘭、匈牙利及向來不贊成融合的丹麥組成反容克大聯盟,希望扭轉形勢。
不過,卡梅倫深知他需要爭取歐盟龍頭德國的支持才有勝望。近兩個月他不住游說德國鐵娘子默克爾,希望她改變初衷。本月初還藉一起在瑞典開會、湖上泛舟的機會試探默克爾口風,事後他對英國傳媒暗示默克爾其實對容克出任主席也有保留。
到上周六峯會前,卡梅倫索性把英國在歐盟的前途押上,公開表明假如容克成為主席英國將可能退出歐盟。可惜卡梅倫高估了英國在歐盟的重要性,押上了自己及英國的聲望,換來26比2的大敗。多番游說努力,只有匈牙利跟英國同一陣線,被視為可能盟友的波蘭、丹麥投向敵陣,德國更是紋風不動,堅決支持容克。
卡梅倫機關算盡只落得慘敗收場,只能說他對歐盟太不了解。自1999年英國選擇不加入歐元區後,英國政府對歐盟的內部事務影響力已大幅下降。畢竟貨幣聯盟是非常重大及密切的聯繫,歐元區成員國之間的合作與互信肯定比一般歐盟成員密切得多。換句話說,德、法、意、西班牙是圍內人,英國則是圍外人。即使圍內成員國有甚麼不同意見,她們為了表示團結而放下分歧的機會遠大於跟外人一起搞分裂。
此外,歐盟及歐元區中,德法是軸心,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則緊緊跟隨德法,形成一個強大的集團,足以左右大局。英國想拉攏德國跟歐元區其他重要成員國反目,實在異想天開,即使卡梅倫天天替默克爾划船也做不到。
更關鍵的是,歐盟進一步融合是大部份歐盟成員國政治精英的共識。當前歐元區雖有困難,可大家的決心、信心沒有絲毫動搖,即使身陷困境的歐豬五國也咬緊牙關堅持留在歐元區。從這個角度看,容克繼續推動歐洲一體化,是完全符合歐盟政治精英要求的舉動。卡梅倫居然以此為理由想否決容克的任命,只能反映英國跟不上政治形勢。
經過容克這一役慘敗後,保守黨內的疑歐派,一心要英國退出歐盟的UKIP肯定更振振有詞逼卡梅倫放棄「改革歐盟,留在歐盟」的想法,令他在歐洲事務上進退維谷。卡梅倫今次可說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