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強積金不如搞博彩 - 丘亦生

金融雲端:強積金不如搞博彩 - 丘亦生

「張枱有咁窄得咁窄,張凳有咁逼得咁逼……支飲管有咁粗得咁粗,冰有咁大嚿得咁大嚿。」未知是否看過太多次《食神》,上周一公佈積金局建議推出「核心基金」,給那些不想花時間研究強積金的人一個穩陣之選時,我竟然不其然地loop着:「個收費有咁平得咁平,設計有咁簡單得咁簡單,件件有咁似樣得咁似樣。」不是說笑,既然核心基金是給那些沒有揀基金的人的默認選擇,既然又沒有證據證明收費高與高回報有關,既然基金經理跑贏指數的只在少數,何必再弄得那麼複雜,令那些已經表明不想打理的人完全無法拿揑,其實簡簡單單鬥平取勝,配搭追上通脹的目標不就夠了?

令供款人肉緊 更實際

如今積金局似乎傾向為構思中的核心基金,引入會按年齡調整資產比重的人生階段元素,不過,即使引入這元素,也不代表就能擺脫投資其他基金存在的問題,外國就有研究指,就算加入按年齡調整的元素,最終的投資結果,仍很視乎退休的具體時間,在最差情況下,結果依然可以很差。
當然,與其消極看待強積金,較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每個人都肉緊一點,金睛火眼𥄫實自己基金的狀況,知道現實離理想有多遠。不過,人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對於幾十年後的事更加難上心,有時間都教咗仔女做功課先。所以,外國近年引入不少創新元素,來鼓勵市民關心自己的退休金財務狀況。
好像美國的基金公司Putnam Investments,便引入社交元素,用戶登入其賬戶時,可以同時看到與其同齡同性別兼收入接近的群組,在退休財務安排的達標進度,知道自己落後多少,用戶便可以透過幾個簡單操作來增加供款,以追上同儕。
人天性喜歡比較,這種用朋輩壓力來鼓勵人多留意的做法,據講頗為奏效,有接近9%登入網站看了比較數據的用戶,提升了供款。

退休金問題 恐成炸彈

另一招我覺得更屈機的做法,是與博彩元素綑綁,美國現時部份地方,有推廣一種與抽獎掛鈎的儲蓄戶口,訂明會把利息的部份用作抽獎,每隔一段日子開彩,雖然利息因而較低,但因為有博彩成份,對一些中低收入人士的吸引力很大,也廣收宣傳之效。
如果強積金戶口,加入類似博彩元素,譬如推出「退休易金多寶」,即使派彩仍要退休後才提取,但我敢講會令關注戶口的港人倍增。
其實,我過去也提過,澳洲容許市民自行管理自己的強積金,並已獲逾百萬人選用。最近《經濟學人》引述聯儲局一份研究,更加強了這做法可行的理據。研究引用消費者信心調查的數據,發現散戶預測衰退的能力,往往較基金經理更勝一籌,而且這些意見對大市的影響更顯著。研究指,雖然過去市場總有意見認為,散戶的交易只是噪音,市場的價格是由專業投資者及掌握內幕者所主導,但實際上,基金經理的羊群心態不下於散戶,恐慌時拋售的傾向更甚於散戶。誰是盲拳,誰是老師傅,恐怕要賽後才能分曉。
當你發現只要肯花心機,原來表現可以好過不少基金經理,卻還要不問成績年年進貢給他們時,又如何忿氣?一口氣說了多個構想,不一定代表都可行,只是想說明現有制度已有很多問題,因此更不要被現有框框限死。外國其實有大量實驗正在進行,可以借鏡優化,若監管機構再歎慢板,還想以慢變應萬變-核心基金最快也要2016年才推出,強積金全自由行更不知要拖沓到何時,久而久之,退休金勢將成為房屋問題以外,最大的計時炸彈。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