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穩定】
提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問題,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預期,若中國經濟沒有出現波折,可望於3年後將90%的資本賬基本對外開放,但不會做到「百分百開放」,料會對流入的資本採取註冊式監管。
陶冬估計,中央政府會採用類似台灣式外資資本管理模式,外國資本可進入境內,但要申報註冊接受監管,並在政策限制範圍內活動,容許外資投資內地各種資產種類,一旦違規將被吊銷資格。中國害怕過度跨境資金流動,將對滙率造成干擾,影響資金流動性。中國也要顧及內部金融穩定,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上,要做到「既大膽也要小心,可預見將來也不會做到百分百開放」,跨境流動過程仍會受到政府監管。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指無論在貿易、投資等方面,也涉及大量跨境資金流動需要。在滙率未開放下,跨境資金流動性均由政府作為外滙接受方,環球量化寬鬆環境下,已造成流動性失控,引發系統性風險,「中國債務佔GDP比率,由10年前的110%大增至現時230%,情況危險」,中國也需要拓展多樣化接收渠道分散風險,有需要將人民幣國際化。
【7.1上街】 自己政府自己揀,直播7.1大遊行:
http://71.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