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Lonely Bouquet Day 路邊野花不怕採

今天 Lonely Bouquet Day 路邊野花不怕採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但若是一紮精美的花束,並綁上一張「可帶走」的字條呢?美國花藝設計師Emily Avenson發起的活動The Lonely Bouquet(孤獨的花束)漸漸在全球各地開花。她把自製的花束放置城市一角,任由途人免費獲取,希望把獲得花束時喜悅的心情蔓延開去。現時在美、英、加國和比利時等地已有參與者。去年首次出現的國際Lonely Bouquet Day,今年則定為明天(6月29日)。原來香港早已不甘示弱,去年已有惜花人開始行動。
記者:梁蔚澄
攝影:劉永發

莊麗青(Emily Chong)從事花藝設計工作,當她得知外國的送花行動時,對花的詮釋有了另一種看法。她說:「花卉不只是用作自家欣賞或裝飾之用,更可以散播歡笑。」她有感現時香港人生活枯燥乏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為冷漠,而花卉有感染人的力量,令人不自覺地微笑,因此她把活動帶到香港,譯名「拈花微笑」,希望以花卉為媒介,把色彩和歡笑送給有緣人。

Emily與一眾學員於去年8月一同製作花束,希望能把歡笑送給更多有緣人。

今年4月,Emily遠赴台北藝文館「保安捌肆」(Boan 84),舉行首個「拈花微笑」活動,把訊息傳至台灣。

Lonely Bouquet向世界各地有緣人送贈鮮花,傳播歡欣。

做法簡單 為城市添笑意

Emily可算是香港送花行動第一人。Lonely Bouquet的網站中有一個世界地圖,顯示各地送花活動情況。去年,Emily眼見地圖中的歐美地區佈滿參與者訊息,反觀亞洲地區卻是空空如也,因此她決定身先士卒,在屋院的平台小試牛刀。做法很簡單,把準備棄掉的玻璃瓶或果醬樽等用作器皿,插入花束,並寫下「可帶回家」的訊息卡紙,放在城中角落待途人「認領」回家。最後,拾花者可拍下圖片上載至網頁,留下紀錄及感想。當時,她在一角觀察,也許是途人疑心較重,即使看了字條也不敢拿走,最後她還是現身,向一位猶豫了很久的外籍女孩解釋活動內容,女孩才展開比花更燦爛的笑容,把花束拾起帶回家。
今年已是Emily在港舉辦的第二次送花行動,她說:「也許花束會一直孤獨地留在街角,但我也希望把心意傳開,靜待有緣人。」因此,今明兩天,或許你會在鬧市一隅發現精緻的花束。這不是誰人的「失物」,更不是整蠱途人的偷拍節目,而是送給剛巧遇見的你。此活動是一個自發的行動,何不藉着國際Lonely Bouquet Day,為城市添上一抹歡樂的色彩?

送花活動三部曲

1. 自製花束及準備字條寫下活動訊息。
2. 把花束隨意放在城中一角。
3. 送花者、拾花者和發現花束的途人都可把關於花束的訊息上載網站。

「拈花微笑」香港發起人莊麗青

途人未敢採花

Iris :「一開始以為是用假花造的,細看才知是鮮花。花雖很美,但以為是誰人留下而不敢拿起。不過當了解活動後,覺得很有意義,有機會也會參與。」

Matthew:「如果沒有人出來解釋活動概念,即使看見花束在街邊,我也不會停下來看看字條上的訊息。始終會認為是別人的東西,而不敢拿起花束,更遑論拿回家了。」

活動詳情: http://www.thelonelybouquet.com/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