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秧街 - 李純恩

春秧街 - 李純恩

從北角道轉進春秧街的時候已經聽見此起彼落的福建話,那感覺有點像在紐約唐人街口聽見中國話。但凡一個地方被某地人集居了,總有點「小殖民地」的味道。
春秧街永遠是濕濕的,下腳處總有水漬,那也是菜市場的特色,又濕又熱鬧,熱鬧是因為人多,還有福建話多,你不懂一種語言,這種語言在你耳畔連串響起的時候,你便會覺得特別熱鬧。然後電車便叮叮噹噹搖搖擺擺經過,買菜的行人就要閃到一邊躲避,如果你去過曼谷郊外那個著名的鐵道市場,見過火車呼嘯着橫穿而過的情景,香港北角春秧街上的電車,便提供了一個緩慢優雅的版本,讓你對比欣賞。
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到春秧街是去「香港周刊」見工。編輯部在街口一幢老舊的住宅大廈中,一個六百來呎兩房一廳的單位,是老闆李先生母親的物業。大廈真的很舊了,拉門電梯隔三差五就會有故障,我在那裏才上了一個月班,就在電梯中不上不下被困過兩次。有一天老闆娘李太太很驚慌地回到公司,原來在電梯裏遇劫,被身後一個男人搶去頸上一條金鏈。
一九八一年十月一日之後我在那裏上了一個月班,天天在春秧街上走,不管晴天雨天,總是一腳水,過水濕鞋,那時我只有一雙皮鞋,常濕,印象深刻。那真是一條人氣充沛的街道,終日人流穿梭,人流中夾着各種吆喝,還有各種車輛,汽車、單車、手推車,偶有碰撞,圓滾滾的柚子西瓜從手推車上滾了下來,砸得水花四濺,然後電車便如一個巨大的醉漢一樣駛來。在這條街上,如果支個三角架,用Time Lapse方法拍下照片,一種如血脈流動的畫面就會鮮活地出現在眼前,這就是生活。
我在那裏上了一個月班之後,公司就搬去灣仔正式的寫字樓了。當時我像告別噩夢一樣離開了這條毀我皮鞋的小街,以後也不常去,但每一次去,卻又總是勾起些有趣的回憶。前兩天經過,見到一輛電車依舊那樣壓在人群上出現,情景似乎又回到當年,我在菜檔魚檔的膠布檐篷下左穿右插,脖子一涼,上面有水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