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70年代死得人多 促成土力處修斜坡雨災冧樓慘劇未忘

星期日專題:70年代死得人多 促成土力處修斜坡
雨災冧樓慘劇未忘

【本報訊】全球氣候暖化,導致天氣轉趨極端,香港連場暴雨,連商場亦出現水浸窘境,令人想起42年前的「618」慘劇,會不會在今天重演呢?署理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鍾偉強稱,當年慘劇後,秀茂坪下邨於1976年再次發生山泥傾瀉,事故間接促成土力工程處的成立,現時的斜坡維修及保養標準現已在國際水平之上,即使面對更大的豪雨,處方管轄的人造斜坡都可以稱職。
記者:李豪杰

當年觀塘雞寮及港島半山區寶珊道發生的「618」慘劇,總共造成138人死亡。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宋文娟表示,根據天文台的資料,1972年6月中香港受到徘徊在華南沿岸的低壓槽影響,加上有低空急流將水氣匯聚產生渦旋,導致6月16日至18日三日的降雨量高達652.3毫米,是有紀錄以來的第三高位。
連日暴雨,位於觀塘翠屏道與曉光街的一幅填土山坡,因為泥土未有壓實,加上排水欠佳,泥土大幅滑動,恍如「一塊地毯」般瀉下秀茂坪臨時安置區(俗稱雞寮),數以噸計的山泥瞬間埋沒了安置區內的大部份木屋,部份木屋更被山泥推至現時的寶珮苑附近。由於案發當日為星期日,加上連日傾盆大雨,雞寮居民都未有外出,導致多人遭活埋,官方事後宣佈事故造成71死52傷。

每年6月本港總是暴雨連場。

1972年港島半山寶珊道山泥傾瀉現場。

「土披唧起成幅滑落去」

觀塘區議員劉定安當年正正居住在山坡上的秀茂坪下邨,亦即現時的曉麗苑,劉回憶當日中午情況,「斜坡土披唧起,跟住就成幅滑落去,而唔係好似打觔斗咁樣落去,所以翠屏道嗰時仲可以見到斜坡啲草。」
同日晚上接近9時,港島半山區寶珊道再發生山泥傾瀉,一幅受風化的山坡在連綿大雨下向下滑動,儼如千軍萬馬向下衝,樓高12層的旭龢大廈被泥石沖塌,造成67死19傷。
資深傳媒人韋基舜表示,旭龢大廈整座倒塌的意外他現在仍記憶猶新,當年他正正住在旭龢大廈旁邊的雅翠園,發生雨災當日他身處日本,翌日返港在機場搭的士,司機說旭龢道發生冧樓意外,他當時大為驚訝,返抵住所後始知發生「咁大件事」。
「我就住喺一樓,返到後發現成座旭龢大廈唔見咗,而屋企堆積嘅泥土成兩三呎高,上高仲有啲草,我間睡房仲有嚿大石碌咗入嚟,要用機器將佢壓碎再搬走。」住宅事後花上接近一年始完成維修。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