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重建 流動市集快消失仁愛圍老小販流離失檔

觀塘重建 流動市集快消失
仁愛圍老小販流離失檔

【本報訊】觀塘要重建,裕民坊一帶的舊樓已被推土機推倒,換來一塊塊市建局「市區更新」圍板。但在這片綠色圍板中間的仁愛圍,每朝早仍有十多名年邁的持牌流動小販,推着插上彩傘的木頭車,在那三角形空地擺賣,賣玉器、賣手袋、賣衣服,為街坊提供平價貨。仁愛圍正面臨被圍封,這個有50年歷史、觀塘碩果僅存的特色流動市集,即將消失。
記者:嚴敏慧

有50年歷史的觀塘仁愛圍流動市集,在市建局重建下快將被圍封清拆。曾顯華攝

觀塘重建如火如荼,經過一輪爭取,物華街及協和街一帶的檔販,已被安置到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營業。但不遠處的仁愛圍流動小販問題卻未解決。在仁愛圍賣童裝的小販代表戴先生表示,他們在這裏擺檔已有數十年歷史。每天早上開檔,下午1時前收檔,高峯期有59檔一起擺賣。歲月流逝,現只餘下18檔做生意,檔主均已年邁,最老的已80歲。

市建局拒安置

重建的巨輪下,仁愛圍四周的建築物早被夷平,只餘下一個巴士總站。但巴士總站將會遷移,屆時檔販所在的仁愛圍三角空地,相信亦會全面圍封。關注團體「活在觀塘」發起人袁智仁表示,有消息指仁愛圍一帶最快7至8月會被圍封,小販需要清走,但至今市建局未有就安置等問題作任何安排。
戴先生表示,觀塘重建啟動以來,附近人流大減,生意額由每天800至1,500元,下降至每日只有300至600元;若他日被趕出仁愛圍,僅餘熟客也失去,生意實在做不下去。他指市建局有責任安置他們,「你(市建局)唔收地,我可以長期生存」。
小販玲姐在仁愛圍擺檔逾30年,靠賣手袋養大兒子,「流動小販牌係可以周圍擺檔,但我60幾歲仲點四圍推車擺檔」。玲姐受過一次市建局封舖驚魂,當時她擺放手推車及貨物的貨倉,在重建範圍的仁順里,「當晚凌晨4點幾突然封咗,啲貨喺晒嗰度,叫佢畀我入去拎番又唔畀,都唔知點算」。經關注團體協助,才於三日後取回貨物,但期間不能營業。檔販現只希望市建局給予40萬元的恩恤補償,並在附近尋找位置讓他們繼續經營,不要將這一群自力更生的老人家趕上絕路。
面對長者的訴求,市建局發言人表示,仁愛圍小販持有流動小販牌照,在港九新界指定地方可擺賣,由於非固定攤檔,不會為他們作任何特別安排。

60歲的小販玲姐表示無法再推車到其他地方做生意。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