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應該被歸類為大人抑或小孩?這是自小悠踏入12歲後,作為媽媽的我經常思考的問題。乘車、買機票、吃自助餐、到海洋公園或迪士尼樂園遊玩,12歲的孩子通通被剔出小童之列。在這種票價定大小的風氣下,漸漸連他們自己也會產生錯覺,以為真的已經長大成人,可以為所欲為了。
事緣國際學校的暑假來得早,老師又特別懶散,學期的最後一天,中午12時便放學了。如何好好運用餘下半天的時光來慶祝暑假開鑼?「媽咪,同學們想約我去看電影。」「到哪裏看?」「可能去又一城吧,又或者去吃飯和溜冰。」其實沒有特定的行程,總之是放學後,幾個女孩子(她沒告訴我會不會有男孩加入),在沒大人看管下,去一個遠離學校和屋企的地方。
類似的要求,自女兒升上八年班後,每隔幾星期便出現一次,但提出的方法較婉轉,例如「阿XX同YY過幾天會去新城市廣場逛街,不過我知你不會讓我去的了,所以早已推掉。」「她們約了星期日一起去海洋公園,我應該有比賽,去不了。吓,那天沒賽事嗎?算吧,反正拒絕了。」試探式的以退為進,可總是等不到媽媽的正面回應。
孩子多大才可以獨自上街?尤其是他們開始步入青春期,時時刻刻都在密謀起革命。可是在爸爸媽媽眼中,12歲的孩子還是很稚嫩呀,尤其是女孩子,感覺總像放羊入虎口。我知道香港的罪案率偏低,經常被評為亞太區最安全穩定的地方,但當地球已變得很危險,連警察也會如電影情節般動輒兇人打人的時候,做父母的就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對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而言,這點憂慮相當多餘。不想成為直升機家長,我跟女兒約法三章:首先,絕對不能單獨出入屋邨的走廊或升降機。根據多年來的採訪心得,這兩處地方可能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場所,因為CCTV經常沒有正常運作,保安員的警覺性也未必合乎預期,總之,比人來人往的街道更危機四伏。此外,手機一定要長開聲響,不能調校至睡眠狀態或永遠感覺不到的震機模式。還有,一定要告訴父母跟誰在一起,行程如何編排,一旦中間有變,請即時知會,否則就真的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執筆一刻,小妮子正喜孜孜地挑選衣服以迎接歷史性的一刻。「有時候,我是特登搬你出來當擋箭牌,好推掉同學的邀約。」心情大好的她,突然爆出了這秘密。「平日在學校已天天見面,假期又何必相約行街?放假應該多跟家人在一起。當然,學期的最後一天例外。」估不到她還有成熟的一面。「很多同學認為可以自行上街,等於自己已是大人,我反而不想長大得太快,最好可以回到年幼時,沒有功課壓力,隨時可享受你們的照顧,有時還很羨慕妹妹仍然擁有小孩子的特權呢。」媽媽邊聽邊竊笑,一席話,反映她已經由小女孩變成大個女了。
作者:蕭煒春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