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全新的鯊魚館「尋鯊探秘」剛開幕,全館共三層,看着巨型玻璃缸內超過一百條珍貴的易危或近危的鯊魚游來游去,讓人更懂得珍惜牠們的生命,捨不得捕鯊取翅。為了延續這個保育鯊魚的主題,海洋公園同時推出以骨膠原食材為主打的夏日菜單,以其他骨膠原食物取代魚翅。其實享受美食也只是一時之慾,在海龍王餐廳對着巨魚缸中生蹦活跳的魚兒和小鯊魚,也可以吃得開懷,不用再留戀美麗又珍貴的鯊魚鰭。
記者:謝翠玲
攝影:潘志恆、陳漢威
鯊魚館全館分三層,第一層比較熱鬧,進門是大澳漁村風情手繪畫,還有資訊版和教育鯊魚知識的互動遊戲,最吸引人的當然是淺層的玻璃缸。沿着巨型魚缸繞隧道往下走兩層,可以360度觀賞過百條不同種類的鯊魚和鯆魚。第二層比較暗,看到較少鯊魚,所以直接落最底的第三層。這兩層屬深水區,水深達7米。水底沙上不時有鯊魚伏地休息睡眠,只要不拍打魚缸,牠們便會安安靜靜。
館長黎耀南表示,由「淺層海洋」到「深層海洋」都盡量模擬真正海洋環境,深海環境部份以長着海草的南非海底為設計藍本。鯊魚原產地以太平洋地區為主,有海洋公園自行繁殖的,也有跟其他水族館交換的品種,以達到保育及不打擾野生物種的目的。
淺層區(第一層)
家庭守護神 黑鰭鯊
•
近危物種
•
最長是2米中型鯊魚,幼年時喜歡生活在清澈、少於3米水深的淺水,成年魚則在較深珊瑚水域
•
頂端的黑色鰭尖隨年紀漸長會褪色
•
夏威夷傳統文化中,有家庭視為守護神
深層區(第二及三層)
20年老朋友 啡護士鯊
•
易危物種
•
海洋公園住了20年的老住客,來自南中國海的野生鯊
•
喜歡睡覺,一天有2至6小時會堆叠在一起休息
•
覓食時會用口向獵物臉上噴水
鯊魚頭老襯底 錐齒鯊
•
易危物種
•
長了一排尖牙,看似危險,其實面精心懵
•
第一種受法律保護的鯊魚
•
和舟鰤是好朋友,舟鰤會吃錐齒鯊魚鰓內的食物
古魚扮鯊魚 鋸魚
•
極度瀕危物種
•
經常被人誤會是鯊魚,同是高度演化的鯆魚,長而扁平的口鼻邊有長薄小齒
•
鯆魚喜歡跟鯊魚結伴,常一起游水
•
遠古鋸魚一億年前在海洋裏出現
喜愛夜蒲 豹紋鯊
•
易危物種
•
成年豹紋鯊有黃棕膚色及深啡色豹紋斑點
•
夜間比白天靈活,靈活如豹
賞鯊不吃翅 海參膠更高
《本草綱目拾遺》中有記載,魚翅能補五臟、長腰力、益氣精。現代科學研究亦證明魚翅含大量骨膠原,對皮膚及骨骼有好處。然而,原來魚翅的膠原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缺少色氨酸和半胱氨酸,所以魚翅的營養價值不比含有完全蛋白質的魚肉高,尋常如豬骨,亦有豐富的完全蛋白質。價高又不特別有益,同時殘害鯊魚和海洋生態,我們還有甚麼理由吃魚翅?
基本上,魚翅是沒有味道的。當參觀完新鯊魚館,不少市民也表明再沒有吃魚翅的理由。為配合鯊魚保育、拒用魚翅的推廣,海洋公園行政總廚劉庭章以同樣富骨膠原的海參和燕窩炮製美食,達美顏功效之餘,味道亦不失禮。劉師傅最推介海參,因它跟魚翅成份相若,又以蛋白質為主,兼有鈣、鉀、鋅、鐵、硒、錳等活性物質,加上18種氨基酸,營養成份豐富,若要更美味,可配上魚肉或蝦同吃。
選吃可持續海鮮
有統計香港人吃海鮮的人均消耗超過71公斤,居於亞洲第二高。如果我們仍然亂捉亂吃,難保有天不會坐吃山崩。劉師傅提到餐廳選用的一定是sustainable seafood(可持續海鮮),未來也會成為飲食的環保大勢。「菜式中的海參和帶子來自世界各地的原生態產地,配合保育政策。」像是次用到的是加拿大海參和澳洲帶子。除了鯊魚因為魚翅而惹殺身之禍,其他海洋生物也因為我們人類貪吃而受到物種大量減產的威脅。可持續海鮮的其中一個認證來自海洋管理委員會(MSC),這是獨立、非牟利的國際機構,對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漁業進行認證。
註:
以上菜式由即日起至8月24日於海龍王餐廳供應,不可單點,只以四道菜套餐形式登場,每位$328。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